[实用新型]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5589.0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32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转向 控制系统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时,由汽车转向控制系统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因此汽车转向控制系统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操作性对汽车来说十分的重要,而其中拉杆球壳在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拉杆球壳是汽车转向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的直杆结构和球壳相连接。由于结构的设计缺陷,现有的拉杆球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传动过程中传动力不均,从而在此过程中,摩擦系数较大,磨损严重,影响传动效果及使用寿命,导致部件的更换频率较高,成本上涨,另外不能有效满足在传动力矩需求较大时的情况,导致汽车的性能及安全性能下降。
2、现有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其它部件连接不够紧密,衔接不够顺利,不能有效满足连接强度时的要求,甚至导致拉杆球壳与其他部件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离的现象,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拉杆球壳不能有效满足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需求,从而影响汽车各方面的性能,进一步影响汽车制造业和销售业,因此对现有的拉杆球壳进行改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项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传送效果好、连接牢固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其特征是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中心沿轴线方向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上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直杆结构上设有与所述上孔开口方向一致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杆上的折弯处位于该弧形杆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球壳和弧形杆的连接处设有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拉杆球壳,所述通孔是由上孔、中孔和下孔构成的三层结构,使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力均匀,传动效果较好,传动力矩较大时也能有效地满足需求;拉杆球壳摩擦系数较小,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增加,降低成本。从而使汽车的传动性能、安全性能以及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B-B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中:球壳1、直杆结构2、弧形拉杆3、凹陷结构4、凹槽5、凹进结构6、通孔7、上孔8、中孔9、下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拉杆球壳,它主要包括直杆结构和球壳,所述直杆结构和球壳通过弧形拉杆连接,所述球壳上端面沿轴线方向中心凹陷结构,所述球壳上设有圆形的通孔,该通孔是由上孔、中孔、下孔组成的三层结构,所述上孔的纵截面两侧边向外倾斜,所述中孔的纵截面是矩形,所述下孔的纵截面是梯形,该中孔和所述下孔的连接处为弧形面,所述上孔的下底面孔径与中孔的上底面孔径相同,所述中孔的下底面孔径小于下孔的上底面孔径,所述直杆结构上设有与所述上孔开口方向一致的凹槽,述弧形杆上的折弯处位于该弧形杆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拉杆球壳,拉杆球壳的通孔与汽车转向系统的其它部件的链接更为牢固,减少了拉杆球壳与其他部件在传动过程中出现脱离的现象。在传动过程中传动力均匀,传动效果较好,传动力矩较大时也能有效地满足需求;拉杆球壳摩擦系数较小,磨损严重,使用寿命增加,降低成本。从而使汽车的传动性能、安全性能以及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所提高。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5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框架结构拼装式菱镁混凝土包装箱
- 下一篇:外置式无线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