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刷防尘液压缸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8454.1 | 申请日: | 201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曾祥斌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执行元件中的液压缸,特别是涉及气刷防尘液压缸。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的液压缸一般采用防尘圈或防尘罩来起到防尘作用。在大多数工况下,防尘圈或防尘罩的形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在液压缸活塞杆的高速、高频往复运动情况下,防尘圈会出现发热,进而出现软化失效的现象,特别是在恶劣的工况下(高温、高湿度、高灰尘等),活塞杆上易覆有污染颗粒、污水和厚油膜,活塞杆动作时污染物进入防尘圈,导致密封圈的损坏,进而拉伤活塞杆,使液压缸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刷防尘液压缸,此气刷防尘液压缸在活塞杆的高速、高频往复运动情况下也能起到防尘效果,不会导致密封圈的损坏,提高液压缸的运行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刷防尘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缸盖和密封圈,活塞在缸体内,缸盖安装在缸体端部,缸盖上有内孔,活塞的活塞杆穿过缸盖的内孔,活塞的活塞杆与缸盖的内孔之间安装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压板和气刷压板,前压板开有气管接口、内通道和出气口,内通道连通气管接口与出气口,气刷压板上有通孔、环形腔和多个径向均布的气刷支路,环形腔和气刷支路相连通;
前压板安装在缸盖上,气刷压板安装在前压板上,前压板的出气口与气刷压板的环形腔连通,活塞的活塞杆穿过气刷压板的通孔,活塞杆与气刷压板的通孔之间有间隙。
因为有了前压板和气刷压板,而前压板的内通道连通气管接口与出气口,气刷压板的环形腔和气刷支路相连通,活塞杆与气刷压板的通孔之间有间隙,从前压板气管接口进入的干净的压缩空气将从活塞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出,干净的压缩空气在流出时,就阻止了污染物进入活塞杆与气刷压板的间隙,取到了防尘作用;同时,流出的空气流带走了活塞杆因接触摩擦产生的热量,不会因摩擦生热产生高温而使密封圈软化,提高了液压缸的运行寿命。
所述的气刷防尘液压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帽,防护帽为一端开有底孔的桶形件,防护帽安装在活塞的活塞杆上,防护帽的底孔与活塞的活塞杆以螺纹连接,防护帽与气刷压板之间有间隙。因为防护帽与气刷压板之间有间隙,使从前压板气管接口进入的干净的压缩空气在流经活塞的活塞杆后有更长的通道,更有效的阻止污染物进入活塞杆与气刷压板的间隙,使防尘效果更好。
所述的气刷防尘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气刷压板的通孔在靠近气刷支路边有倒角。因为在靠近气刷支路边有倒角,气流在进入活塞杆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时分布更均匀,防尘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气刷防尘液压缸,在活塞杆的高速、高频往复运动情况下也能起到防尘效果,不会导致密封圈的损坏,提高了液压缸的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刷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标记的说明:缸体1,活塞2,缸盖3,前压板4,气管5,管接头6,气管接口7,内通道8,出气口9,气刷压板10,防护帽11,密封圈12,密封垫13,活塞杆18。
图2标记的说明:环形腔14,通孔15,气刷支路16,倒角17。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气刷防尘液压缸的实施例包括缸体1、活塞2、缸盖3、密封圈12、前压板4和气刷压板10,活塞2在缸体1内,缸盖3安装在缸体1端部,缸盖3上有内孔,活塞2的活塞杆18穿过缸盖3的内孔,活塞2的活塞杆18与缸盖3的内孔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2,前压板4开有气管接口7、内通道8和出气口9,内通道8连通气管接口7与出气口9,参见图2,气刷压板10上有通孔15、环形腔14和多个径向均布的气刷支路16,环形腔14和气刷支路16相连通;
前压板4安装在缸盖3上,气刷压板10安装在前压板4上,气刷压板10与前压板4之间安装有密封垫13,前压板4的出气口9与气刷压板10的环形腔14连通,活塞2的活塞杆18穿过气刷压板10的通孔15,活塞杆18与气刷压板10的通孔15之间有间隙。在实施例中,活塞杆18与气刷压板10的通孔15之间的间隙为2mm。
在前压板4的气管接口7处安装有管接头6,气管接口7与气管5连接,干净的压缩空气从气管5通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8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于糖尿病人服用的食膳
- 下一篇:一种挖掘机用溢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