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防尘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31179.0 | 申请日: | 201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思明;潘之杰;余见山;刘巍;陈巍;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38 | 分类号: | F16F9/3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防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涉及用于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该减振器的防尘罩,属于减振器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减震设备,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只是液压减震器的缸体上端是封闭的,而阀门上留有小孔。当后轮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为了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杂物进入到减震器内,使其缸体与活塞的相对移动产生摩擦阻碍,影响减震作用效果以及缩短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减震器外周套设防尘罩。现有的防尘罩需要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故其装配后容易松动,并由此产生异响;尤其是在装配套设在活塞杆上的套管时,其同轴精确度难以保证,并增加了安装工序和技术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通常防尘罩的直径均相等且较细,由此在缸体做往复移动时其外壁易与防尘罩内壁发生摩擦,从而增加摩擦阻力影响减震作用,并使减震器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集成结构达到了快速安装并提高装配精确度的减振器防尘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包括由塑料材料制成呈圆筒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的连接端内设有轴向固定的顶压件,该顶压件的中心具有一个轴向贯通的通孔,该顶压件外还设有与所述的通孔同心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内端直接固定在顶压件上。
本减振器防尘罩中的本体、顶压件和套管形成了整体固连的集成,由本体与顶压件固连,顶压件与套管形成同心固连。在防尘罩与减震器进行装配时,只需直接将减震器的活塞杆插入套管内即形成了同轴心定位,从而实现了快速、方便装配,同时确保了活塞杆安装同心的精确度。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套管的内端与顶压件通过焊接连接。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套管的内端插接在顶压件的通孔内。将套管插入通孔故其位于正确的同轴精确度位置,而后通过焊接可靠的将其与本体相固定。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的顶压件包括相固连的内压板和外压板,所述的内压板具有开口向内的凹槽一,所述的外压板具有开口向外的凹槽二,所述的通孔贯穿于两压板的槽底。内压板与外压板的槽底相密贴抵靠,两者槽底上一一开设的通孔呈同轴等大小相叠。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的内压板与外压板通过焊接连接。内压板与外压板的槽底通过焊接固连。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连接端的端部具有轴向间隔设置的用于防止内压板向外移动的内挡肩和用于防止外压板向内移动的外挡肩。内挡肩与外挡肩结合形成向轴心延伸的环状凸起,内压板与外压板固连后均一一对应抵靠内挡肩与外挡肩,实现了两者的轴向定位。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自由端的端部直径大于本体的直径。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自由端的端部呈直筒状,其与本体呈圆弧过渡。本体的自由端处由本体圆弧向外周扩张直至达到自由端直径一定程度的大于本体的直径,从而避免了缸体在往复的移动中与本体发生摩擦。
在上述的减振器防尘罩中,所述自由端的端部内壁具有若干条环形的加强筋。加强筋环绕本体内壁平行设置,其保证了自由端具有所需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减振器防尘罩通过将套管与本体固连,实现了套管的集成,从而实现减振器活塞杆的快速定位,简化了安装工序,降低了安装难度,并确保活塞杆安装同心的精确度;同时本体的自由端通过过渡圆弧进行放大,从而避免在防尘罩上下运动过程中与减振器储液筒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减振器防尘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a、连接端;1a 1、内挡肩;1a2、外挡肩;1b、自由端;1b1、加强筋;2、内压板;3、外压板;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11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