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式家用分层分类垃圾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21490.7 | 申请日: | 201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文;宋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艳文;宋文正 |
| 主分类号: | B65F1/08 | 分类号: | B65F1/08;B65F1/14;B65D4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 家用 分层 分类 垃圾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家用清洁工具,尤其是能够分类放置垃圾的脚踏式家用分层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家用垃圾桶多为脚踏式的单层垃圾桶。这类垃圾桶可以在脚踏时可以自动打开垃圾桶的上盖,可方便的放入垃圾,但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保护呼声越来越大的今天,即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这类垃圾桶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放置,且由于分拣麻烦,人们常常不会将垃圾分类而是直接将垃圾放于同一个垃圾桶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现有的左右分层的分类垃圾桶,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家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脚踏单层垃圾桶不能分类不能除异味而左右分层垃圾桶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家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踏式家用分层分类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上下分层,由上桶部分、下桶部分、壳体部分及踏板部分组成。上桶部分由桶盖、上桶内桶、内桶提手、可开合的盒子、盒子挡片组成,上桶内桶和普通垃圾桶内桶一样为圆柱形,内桶提手为半圆形,可开合的盒子为长方形,且上面附有诸多小孔,盒子挡片为长方形,在桶盖内的中心位置固定可开合的盒子,可开合的盒子的侧面安有可打开的盒子挡片,可以通过打开盒子挡片,向可开合的盒子里放除臭剂,可以吸收异味,以达到除臭的效果,当打开桶盖的时候,减少垃圾的气味。下桶部分由下桶内桶、连动杆、圆盘、固定支架、弹簧、活页、牵拉绳组成,下桶内桶是不规则的形状,下桶内桶的桶口在靠近左壁处凹陷下去,以方便弹出;壳体部分由外桶左壁、上桶固定右壁、下桶活动右壁组成,本设计的左壁上下连通,下桶活动右壁与下桶内桶固定相连可向右弹出;踏板部分由踏板一和踏板二组成;本设计上桶内桶主要放置不可回收的垃圾,下桶内桶放置可回收垃圾,踏板二利用现有技术控制桶盖的开闭,踏板一用于控制下桶内桶弹出,下桶内桶与下桶活动右壁紧密固定相连,其中控制下桶内桶弹出的踏板一与连动杆六相连,在连动杆六靠近踏板一的1/3处安一支点二,形成杠杆,连动杆六另一端连接连动杆五,连动杆五另一端与可旋转圆盘固定连接,其中外桶左壁有固定支架,将圆盘的圆心活动固定,以连动杆五与圆盘的连接点为起点,过连动杆五所在延长线确定圆盘上的另一端点,通过此端点使圆盘与连动杆四相连,将连动杆四的另一端与下桶内桶左壁相连,外桶左壁内侧有弹簧与下桶内桶固定相连,则在踏踏板一时,连动杆四可推动下桶内桶向右弹出,松开踏板一时,弹簧收缩下桶内桶回复到原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的方便放置垃圾的同时,还可实现垃圾的分类放置,去除异味,占地面积小,适宜家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各图相同部分标号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桶盖内部构造及除臭装置示意图。
图3是可开合的盒子打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桶桶盖开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桶内筒向右开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桶内筒向右弹出开启示意图。
其中:1.桶盖,2.上桶内桶,3.内桶提手,4.外桶左壁,5.下桶内桶,6.下桶活动右壁,7.踏板一,8.踏板二,9.桶盖内壁,10.可开合的盒子,11.盒子挡片,12.连接点一,13.固定点,14.连动杆一,15.连动杆二,16.连接点二,17.连动杆三,18.支点一,19.连动杆四,20.圆盘,21.固定支架,22.弹簧,23.连动杆五,24.支点二,25.连动杆六,26.活页,27.牵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设计分上下两层,上桶内桶2放置普通不可回收垃圾,可以手提内桶提手3自由取出上桶内桶2:下桶内桶5用于放置可回收垃圾。
在图2中,桶盖1顶端内侧固定安置一个可开合的盒子10,可开合的盒子10上面附有诸多小孔。
在图3中,打开盒子档片11可在其中装活性炭,可有效吸收异味。
在图4中,在踏踏板二8时,带动与其连接的连动杆三17向上运动,使与其连接的连动杆二15向上运动将活动固定的连动杆一14向上顶起,打开桶盖,脚松开,桶盖在重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艳文;宋文正,未经徐艳文;宋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