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上跨溶洞暗河地段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8439.2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苗德海;朱丹;田四明;马涛;李鸣冲;李强;赵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0;E21D21/00;E01D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溶洞 暗河 地段 支护 结构 | ||
1.隧道上跨溶洞暗河地段支护结构,包括上部隧道结构与下部拱桥,其特征是:所述上部隧道结构为底部对应溶洞暗河的非封闭结构,由喷混凝土层(1)、二次衬砌(2)、系统锚杆(3)构成;所述下部拱桥位于上部隧道结构底部的溶洞暗河上,由拱圈(4)、拱座(5)构成,所述拱圈沿隧道纵向布置,两端位于上部隧道结构底部的溶洞暗河(7)两侧稳定基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跨溶洞暗河地段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隧道结构中的喷混凝土层位于隧道内岩壁表面,系统锚杆(3)位于岩壁中与喷混凝土层连接,所述二次衬砌(2)位于喷混凝土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上跨溶洞暗河地段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部隧道结构底部的下部拱桥的拱圈上面设有回填层(6),形成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隧道上跨溶洞暗河地段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拱桥采用实腹式拱桥跨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4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