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2410.5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4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水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管路 加热 装置 | ||
1.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1),换热管(1)的内壁上设有一个以上导热片(2),全部导热片(2)的外端侧边分别与换热管(1)的内壁一体相连,全部导热片(2)的里端侧边在换热管(1)的中轴线附近彼此一体相连,全部导热片(2)的板面在换热管(1)内沿着的轴向贯穿换热管(1),并将换热管(1)的内孔分割成若干个并列布置的水通道(10),换热管(1)的外表面沿轴向分别设有多个布线槽(3),布线槽(3)内嵌装有电热线(4),所述换热管(1)的外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层(8),保温材料层(8)的外面设有外壳(9),所述水通道(10)构成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13),供热管路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14),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向外穿出所述保温材料层(8)和所述外壳(9),所述电热线(4)与电气控制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8)内位于所述换热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水道,水道的数量与所述导热片(2)的数量相同,所述水通道(10)通过挡板上的水道连接成串连相通的所述供热管路,所述电气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9)上,电气控制装置分别与高温保护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电连接,高温保护温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所述电热线(4)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六边形,换热管(1)采用铝合金或铜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保温材料层(8)采用聚氨酯制成,所述导热片(5)的数量为3-8个,导热片(5)的板面沿所述换热管(1)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沿垂直方向设置,所述出水管(14)位于所述换热管(1)的上端,所述进水管(13)位于换热管(1)的下端,出水管(14)的出水口处采用三通管(15)安装有补水加湿装置(12),补水加湿装置(12)采用三型无规共聚聚丙烯材料制成,所述出水管(14)和所述进水管(13)内设有导热管(16),导热管(16)向外延伸出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的管口,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采用三型无规共聚聚丙烯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槽(3)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布线槽(3)的半圆弧形半径为1-1.5mm,所述电热线(4)的半径与布线槽(3)的半圆弧形半径相同或略小一些,布线槽(3)开口处的宽度比所述电热线(4)的直径小0.2-0.3mm,相邻布线槽(3)之间的壁厚为0.5-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6)采用铜管制成,导热管(16)的内孔直径为1-5mm,所述换热管的内孔直径为5-20mm,所述导热片(2)的壁厚为1-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槽(3)的半圆弧形半径为1.5mm,相邻布线槽(3)之间的壁厚为0.8mm,所述换热管的内孔直径为12mm,所述导热片(2)的壁厚为2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集成管路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管(1)的两端,所述电热线(4)从一个布线槽(3)的顶端进入该布线槽(3),从该布线槽(3)的下端离开该布线槽(3),然后翻转弯折进入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布线槽(3)的下端,再从该布线槽(3)的顶端离开,如此循环往复,让所述电热线(4)布设到每个所述布线槽(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水,未经王振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24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包机
- 下一篇:多种纤维快速定型节能环保型方形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