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2728.5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熊昉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昉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4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脂模塑闭模 灌注 立式 发泡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脂模塑发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的衬里一般都附着有聚胺脂发泡材料,以提高汽车内饰件的质感、舒适性和提高使用寿命。特别是重型汽车驾驶室地毯一般都附着有聚胺脂发泡海绵,而重型汽车驾驶室地毯面积比较大,特别是发动机罩用地毯,呈倒U字形,1300*1300*380以上,因此发泡模架也非常重,不可能采用人工开模的方式进行浇注发泡,一般都是采用自动模架进行发泡,采用气缸开合模架,采用气缸锁紧模架。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1471665U,公告日为2010年05月19日,公开了“一种发泡模架”,包括上模架、下模架、活动模板,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的末端通过转轴连接,两侧连接有翻转机构,前端装有一对锁紧机构,所述下模架内设有顶起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锁紧机构均为气动式结构;所述顶起机构为:下模架内设有活动模板,该活动模板的下端面均匀分布有气囊构成。采用气缸为模架的开合动力,只需将气缸的气管与工厂的气站连接,无需另设液压站,耗电低,不存在漏油现象,同时,采用均匀分布的气囊作为活动模板的顶起机构,维修方便,且顶起时活动模板的受力面积大,着力均匀,发泡效果好。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采用卧式发泡的形式,卧式发泡虽然能够完成发泡作业,但发泡的均匀度差,气孔较多,上表面结皮差、防水性差,容易出现残次品,产品合格率低,制造成本高。另外,在用顶起机构打开模架时,如果遇到停电、气缸漏气现象,由于上模非常重,向下合模的速度非常快,容易造成人员伤害,或使模具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泡均匀、发泡质量好,使用安全、省工、省时的一种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脂模塑闭模灌注立式发泡自动模架,包括机座、下模架、上模架、锁模机构、主气缸、上模、下模、气囊组件、控制开关,上模固定连接在上模架上,上模上设有浇注口,浇注口贯穿上模与上模腔连通;下模固定连接在下模架上,气囊组件设在下模的下面,主气缸为两个,分别设在下模架左右两侧,锁模机构设置在自动模架的前端,控制开关与空压站(未视出)连接,空压站分别与锁模机构、主气缸气囊组件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与上模架的后部通过模架连接轴转动连接,模架连接轴同时穿过下模架、上模架后部的轴孔;主气缸的下端均与主气缸下转轴转动连接,主气缸下转轴连接在机座上,主气缸活塞的上端均与主气缸上转轴转动连接,主气缸上转轴与固定在上模架上的轴架转动连接,在左右主气缸的作用下,使上模架的前部可以绕模架连接轴向上翻转而打开,或关闭;所述下模架的前部设有前支撑脚,所述下模架的后部设有后支撑脚,在机座上连接有下模架旋转轴,后支撑脚通过后支撑脚下端的轴孔与连接在下模架上的下模架旋转轴连接,并使主气缸下转轴置于前支撑脚和下模架旋转轴之间,前支撑脚、后支撑使自动模架平稳的站立在地面上,下模架旋转轴用于在左右主气缸的作用下,使由锁模机构锁紧的上、下模架以下模架旋转轴为轴心向后翻转,以便进行立式发泡;前支撑脚支撑在地面上;所述后支撑脚上设有模具站立脚和上模支撑脚,模具站立脚由后支撑脚向后斜向上伸出,模具站立脚的上端与上模支撑脚,上模支撑脚的另一端与下模架后部的上端连接,后支撑脚、模具站立脚和上模支撑脚相互连接成三角形。模具站立脚用于在进行立式发泡时,由锁模机构锁紧的上、下模架向后翻转,使模具站立脚支撑在地面上,给翻转后的上、下模架提供支撑;模具站立脚用于在锁模机构打开、模具打开,上模绕模架连接轴向后翻转时,使上模架的尾部置于上模支撑脚的上面,给上模架提供支撑,使上模架稳定的站立在上模支撑脚的上面,以便进行等作业,安全省力。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模具打开、装模、取件方便易行,同时可以进行立式发泡,立式发泡由于是由站立后模具的底部开始向上逐步发泡,发泡均匀,气孔少、表面结皮好、防水性好、产品质量好、报废率低,可以有效的控制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优选的,所述的前支撑脚为2~4个;所述的后支撑脚为2~4个。在工件比较大时,自动模架也比较大,上、下模架都比较重,因此设置2~4个前、后支撑脚更加合理,当然也可以将前、后支撑脚分别设计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只要达到支撑稳定,同时便于设置在上、下模架上的锁模机构结合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昉,未经熊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2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板稳压二板式注塑机紧锁位置的检测机构
- 下一篇:转子槽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