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接式车钩垂向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2431.4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明;胡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接式 车钩 支撑 装置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特别是用于实现密接式车钩及缓冲装置的垂向调节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提速客车越来越重视使用密接式车钩及缓冲装置,而密接式钩及缓冲装置与客车车体相连后还要解决钩缓装置的水平支撑问题,即钩缓整体能在静态下保持垂直方向上的水平,在外力作用下钩缓整体能在垂直方向上转动,当外力撤消后钩缓整体能够自动恢复水平状态。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698670Y、名为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垂向支撑装置,它主要包括安装座、钩尾销、支架、垂向弹性组件、调节螺母和垫片等。其中垂向弹性组件是由弹簧盒及调节垫片组成,并安装在支架上。在钩缓装置整体的垂向角度需要调节时,需要先抬起钩缓装置至某一角度,松下将支架与垂向弹性组件之间的紧固螺栓再通过增减调节垫片来改变钩缓装置整体的垂向角度,且一次调节不一定能满足要求,调节时涉及的零件过多,操作过于繁琐,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此外,这种垂向弹性组件在长期交变力作用下,强度降低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调节钩缓装置的垂向角度的密接式车钩垂向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接式车钩垂向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弹簧,还包括弹簧盒、限位螺栓、圆螺母、调节螺栓和底座,所述支撑弹簧安装在弹簧盒的内顶壁和圆螺母的顶部之间,弹簧盒的下部有径向贯通长孔,圆螺母顶部相应开有径向贯通孔,所述限位螺栓插入弹簧盒的径向贯通长孔和圆螺母的径向贯通孔中,使弹簧盒与圆螺母之间形成轴向可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部具有螺柱,螺柱上开有径向长孔,所述圆螺母具有内螺纹,圆螺母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分布的径向通孔,圆螺母的内螺纹与底座的螺柱螺纹配合,旋动圆螺母时,圆螺母的径向通孔可依次逐个与螺柱的径向长孔对齐,所述调节螺栓插入圆螺母的一条径向通孔和螺柱的径向长孔,使圆螺母与底座周向相对定位,所述底座下部为连接部。
所述圆螺母上的径向通孔为三条,且间隔相差60°。
所述圆螺母的内顶壁与底座的螺柱顶部之间留有储油室,圆螺母的顶壁开有轴向注油孔,轴向注油孔连通储油室与弹簧盒的内腔。
所述限位螺栓和调节螺栓的头部上均装有螺母。
所述底座的连接部具有两个连接孔。
所述弹簧盒的顶部具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需要调整车钩缓冲器整体的垂向角度时,只需将调节螺栓卸下,并将圆螺母左旋或右旋一定的角度,当钩缓整体角度达到要求后再装入并紧固调节螺栓即可,调节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零件少,集成度高,拆卸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接式车钩垂向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图10、图1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密接式车钩垂向支撑装置的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弹簧2,还包括弹簧盒1、限位螺栓3、圆螺母4、调节螺栓5和底座6,所述支撑弹簧2安装在弹簧盒1的内顶壁和圆螺母4的顶部之间,弹簧盒1的下部有径向贯通长孔1-1,圆螺母4顶部相应开有径向贯通孔4-1,所述限位螺栓3插入弹簧盒1的径向贯通长孔1-1和圆螺母4的径向贯通孔4-1中,使弹簧盒1与圆螺母4之间形成轴向可移动连接,所述底座6上部具有螺柱6-1,螺柱6-1上开有径向长孔6-1-1,所述圆螺母4具有内螺纹4-2,圆螺母4上设有至少两条间隔分布的径向通孔4-3,圆螺母4的内螺纹4-2与底座6的螺柱6-1螺纹配合,旋动圆螺母4时,圆螺母4的径向通孔4-3可依次逐个与螺柱6-1的径向长孔6-1-1对齐,所述调节螺栓5插入圆螺母4的一条径向通孔4-3和螺柱6-1的径向长孔6-1-1,使圆螺母4与底座6周向相对定位,所述底座6下部为连接部6-2。
如图4所示,为了调整到多个高度,所述圆螺母4上的径向通孔4-3为三条,且间隔相差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驾驶室翻转机构
- 下一篇:断气驻车制动操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