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进气歧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7937.6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生;李力;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歧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发动机的铝合金进气歧管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款结构紧凑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的功用主要是为发动机正常燃烧做功提供新鲜空气(燃料混合气),为真空助力装置、碳罐电磁阀等提供真空,作为进气歧管支架、节流阀体等部件的支撑载体。进气歧管属于整机外观附件,也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部件,因此对进气歧管的设计要求很高。必须从歧管的空间结构、对整机性能的影响、方便制造、美观大方等多个层面进行入手。
对于小型车而言,发动机舱空间尺寸限制十分苛刻,对发动机空间尺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此就对进气歧管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进气歧管的高度不超过发动机上其他零部件最高点,总宽度同样不超过发动机上其他零部件的最宽点。
进气歧管的管长、管径、谐振腔的容积等参数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影响比较大,理论上长而细的进气歧管有利于提高中低转速的动力性。而发动机常用转速也都是在中低转速,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尽可能提高中低转速性能,就需要尽可能加大进气歧管的长度。
进气歧管是发动机上形状比较复杂的铸件,整体薄壁,属于发动机上改变比较大的零件,壁厚相差大,热节多,容易出现各种缺陷,特别是空间结构比较紧凑,采用重力铸造难度比较大。目前铝合金进气歧管主要是采用金属模铸造,模具一般分上下模、砂芯模及一些活块机构等,如图7所示,其中D处表示出模方向。A处为谐振腔2与歧管3过渡处凹陷,砂模装配困难,金属模无法出模;B处,谐振腔2与法兰3间隙小,砂型装配困难;C处,歧管3与法兰4之间的一段圆弧过渡,导致金属模出模倒扣,仅能用砂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进气歧管结构,包括TMAP安装台、谐振腔、歧管、缸盖法兰、怠速通风管接头、节流阀体法兰以及碗形塞,其中谐振腔、歧管、缸盖法兰、节流阀体法兰以及TMAP安装台铸造为一体,怠速通风管接头及碗形塞通过机械压装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怠速通风管接头及TMAP安装台的轴线均斜向上,与缸盖法兰的法兰面夹角为45°。
进一步,歧管的管道为形结构。
进一步,歧管的管道与缸盖法兰之间的过渡为向下的弧度,过渡圆弧R为60mm。谐振腔与歧管连接部位的过渡为斜面过渡,斜面与谐振腔外圆相切。歧管靠近缸盖法兰部位的外壁面轮廓为直线,且与出模方向一致。
进一步,浇注的冒口设在缸盖法兰处。
本实用新型进气歧管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歧管的尺寸,更方便发动机在整车上进行布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歧管管道走向、管长等关键参数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同时合理设计分模面,以实现良好的铸造、加工工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小排量汽油机,结构简洁、紧凑,性能优异,铸造、机械加工工艺好,可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立式进气歧管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右侧视图;
图3:谐振腔与歧管连接部位处理示意图;
图4:歧管与缸盖法兰连接部位处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立式进气歧管结构分模线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立式进气歧管结构工装件模型示意图;
图7:现有立式进气歧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TMAP安装台,2、谐振腔,
3、歧管,4、缸盖法兰,
5、怠速通风管接头,6、节流阀体法兰,
7、碗形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立式进气歧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TMAP安装台1,谐振腔2,歧管3,缸盖法兰4,怠速通风管接头5,节流阀体法兰6,碗形塞7。其中谐振腔2、歧管3、缸盖法兰4、节流阀体法兰6以及TMAP安装台1部分铸造为一体,怠速通风管接头5及碗形塞7通过机械压装进行组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了技术难题。
1、通过对进气歧管结构的独特设计降低发动机总高度:
1)、怠速通风管接头5及TMAP安装孔的轴线均斜向上,与缸盖法兰4的法兰面夹角为45°。
2)、歧管3管道采用独特的形结构,此结构能够在满足整机上限高度的同时尽量增加管长以达到发动机在常用转速中低速时动力性及经济性更好。
3)、歧管3的管道与缸盖法兰4过渡采用向下的弧度,过渡圆弧R60mm。
4)、同样歧管3的管道与谐振腔1连接部位靠近谐振腔的上半部分,谐振腔承接了管道的弯曲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7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抑制大型风电机组振动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