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1612.7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贤;常进才;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纵置柴油发动机使用的机油泵,属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将机油从油底壳吸出并通过循环润滑油道,把机油送到发动机各摩擦部位,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润滑的部件。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驱动装置通过安装于机油泵主动轴上的机油泵驱动轮驱动机油泵旋转。传统机油泵的驱动轮通过键槽与主动轴连接或者直接热压到机油泵主动轴上,键槽连接的缺点是易失效,降低了机油泵的可靠性;采取热压连接方式时驱动轮与主动轴之间为过盈配合,其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现有机油泵的驱动轮连接方式均不理想,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驱动轮安装工艺性好、可靠性高的发动机机油泵。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构成中包括壳体、主动轴、壳体内部的内转子、外转子和壳体外部的带轮,所述主动轴穿入壳体内部的一端与内转子连接,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与之同轴的带轮紧固螺栓,带轮紧固螺栓穿过带轮的中心孔将带轮固定于主动轴的端面上,所述带轮由发动机的正时皮带驱动。
上述发动机机油泵,在壳体上的主动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与主动轴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装有环形油封,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连通环形槽内侧与油底壳的油封回油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皮带驱动,主动轴和带轮通过与它们同轴的带轮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不仅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主动轴和带轮结合牢固,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油封用于防止壳体内部的机油从主动轴与主动轴孔之间的缝隙泄漏到壳体外部,油封回油道用于对渗透至油封处的机油进行疏导,使之流回油底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可靠,特别适于在纵置柴油发动机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2是A-A剖视图;
图3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B-B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为:1、带轮紧固螺栓;2、带轮;3、壳体;4、主动轴;5、油封;6、油封回油道;7、主动轴孔;8、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机油泵是一个转子泵,它由正时皮带驱动,正时皮带带动机油泵带轮2。由机油泵带轮2通过主动轴4带动壳体3内部的内、外转子泵油。
机油泵主动轴4压入机油泵壳体3,机油泵带轮2通过带轮紧固螺栓1固定在主动轴4上。靠带轮紧固螺栓1和机油泵带轮2之间的平面摩擦力,带动主动轴4的转动,从而实现机油泵泵油。皮带轮紧固螺栓1拧紧力矩为70±5N·m。
参看图2、图3、图4,机油泵的回油问题:由于主动轴4和机油泵壳体3上的主动轴孔7的孔壁之间有间隙,需有油封5密封。被油封5阻挡的润滑油,经油封回油道6流入油底壳,避免漏油事件的发生。图中环形槽8位于主动轴孔7的外端,具体实施时也可以设置于主动轴孔7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
- 下一篇:一种洞室顶拱模喷混凝土施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