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推力曲轴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7763.5 | 申请日: | 201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万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维彬 |
| 主分类号: | F02B41/00 | 分类号: | F02B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141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推力 曲轴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曲轴发动机,尤其能利用发动机的废热产生推力的曲轴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的家用轿车用的汽油发动机和卡车用的柴油机都有散热装置,使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不至于太高,但是,一部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就消失在散热的过程中;而且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也有很高的热量,这样又损失不少燃料产生的热能。虽然现在有些设计好的发动机能把燃料25%的热量用来做功,但从来不会超过30%。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能利用废热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式曲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利用废热产生动力,从而降低油耗。让汽车用同样多的燃料跑得更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曲轴发动机外套两侧开口的套筒,套筒与发动机的外壳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套筒的一侧安装一个风机,这个风机可以用发动机驱动,也可以由电机驱动,当发动机工作时,风机也开始转动,并且把空气送入套筒内,这时吸进来的空气与发动机外壳接触,并吸走热量,与发动机的尾气混合,吸收热量,经过加热的空气由于膨胀,加速向套筒的另一侧排出,从而产生了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推力的方向与热气排出的方向相反。这样,这种发动机就产生了两种力,一种是曲轴的转动产生的力,一种是热气产生的推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风机往套筒内每秒钟送入1kg的空气,速度为10米/秒,当空气与发动机外壳接触、与发动机的尾气充分混合,温度升高了100度,速度增加了10米/秒,达到了20米/秒。根据动量定理P=P1-P2=MV1-MV2=1*20-1*10=10N·s。新增的冲量完全由热气产生,而没有消耗发动机的功率(风机虽然消耗了发动机功率,但是空气向套筒内运动,空气就对风扇产生了反作用力,从而推动汽车向前运动,也就是做了正功,可以不计算损失)。
由于这种结构类似于涡轮风扇发动机,其推力可以采用这种公式F=W′c′-Wc+(p′-p)A′式中W为气流质量流量,c为速度,p为气体压力,A为流管截面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点,W′c′指的是风机通过吸进空气所获得的动量推力。Wc则是空气流经套筒遇到的阻力,(p′-p)A′则是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力。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让这种发动机产生更大的推力:气体减速。大家都知道,飞机起飞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一样产生升力,上表面速度高,压强低,下表面速度低,压强大,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于是就产生了生力。这充分说明,气体加速,压强减小,反过来则是,气体减速,压强增大。其原理是伯努利方程: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根据此方程,气体增压p2-p1=1/2ρv1^2-1/2ρv2^2+ρgh1-ρgh2,由于是气体,ρgh1-ρgh2产生的压强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让经过加热的气体减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气体经过喇叭形的管子进行减速扩压。比如,流经0、1平方米截面的气体,其速度是100米每秒,然后经过喇叭形的管子从1平方米的截面排出,速度减小到10米每秒。其压强增大了5805帕(在本例中产生5805牛的力),其产生的推力从原来的1290牛增加到5934牛。可想减速对增加推力有多大影响。当然这是牺牲速度为代价的。
只要发动机有一根曲轴,就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曲轴发动机。例如家用轿车用的汽油机,卡车用的柴油机。电机则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曲轴发动机,因为电机内没有曲轴。
由于风机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最常见家用风扇、空调用的离心式增压机、涡旋式增压机……只要能为套筒内送入空气,就是符合本实用新型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增加油耗的同时,利用发动机废热产生推力,让汽车在跑相同的距离时,用更少的油,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附图和使用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结构图。其中1是风机,2是套筒,3是发动机的尾气排气口,4是曲轴,5是发动机外壳,6是套筒2的排气口,7是套筒2进气口。
图2是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原理图。
图3是有喇叭形排气口的空气推力曲轴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维彬,未经万维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灰浆泵的水下单向底阀
- 下一篇:汽车车顶防晒隔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