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37255.7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碧娟;郗育馨;谢文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16;H01H50/56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 地址: | 721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密封 交流 接触器 | ||
1.一种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包括外壳(1)和底座(10),外壳(1)固定在底座(10)上,其特征是:外壳(1)上密封固定有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主输出端子(11),主输出端子(11)的内端固定有主输出静触点(16);吸入式电磁机构(5)通过支架(7)固定在底座(10)上且位于外壳(1)内中部,整流部件(6)设置在支架(7)上;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动端上方连接有推动圈(15),下方连接有主输出动触点(8),且主输出动触点(8)位于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上方设置有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且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和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的动触点均与辅助架(19)连接并通过推动圈(15)控制;输入端子(2)与整流部件(6)的输入端连接,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吸入式电磁机构(5)的控制端连接,辅助输出常开触点(18)与辅助输出端子(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吸入式电磁机构(5)由双线圈(4)、极靴(20)、动铁芯(21)、连动轴(22)及壳体(23)构成,双线圈(4)套装在极靴(20)上,壳体(23)套装在双线圈(4)上并固定在支架(7)上,动铁芯(21)位于双线圈(4)的中心孔内,动铁芯(21)的上端固定有推动圈(15),下端连接有连动轴(22),且推动圈(15)与壳体(23)上端面之间套装有弹簧I(24),连动轴(22)的下端穿过极靴(20)的中心孔后与桥式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上端面密封固定有两个输入端子(2)和两个辅助输出端子(3),底座(10)上密封固定有六个主输出端子(11),六个主输出端子(11)内端固定的六个主输出静触点(16)组成三组主输出静触点;双线圈(4)由保持线圈V1和启动线圈V2串联而成,整流部件(6)的输出端与双线圈(4)的输入端连接,线圈控制常闭触点(17)与保持线圈V1的两端连接;连动轴(22)的下端固定有连接板(13),套装有连接桥I(25)和弹簧II(26),且连接板(13)位于连接桥I(25)的上方,弹簧II(26)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I(25)之间;连接桥I(25)的下端面两端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连接板(1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轴(29),连接轴(29)上均套装有连接桥II(27)和弹簧III(28),且弹簧III(28)位于连接板(13)与连接桥II(27)之间,两个连接桥II(27)的下端面两端均固定有一组主输出动触点(8);所述三组主输出动触点(8)分别位于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相邻两组主输出静触点(16)之间设置有隔弧板(9),三组主输出静触点(16)的上方设置有隔弧罩(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大功率密封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端子(2)和辅助输出端子(3)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外壳(1)上,主输出端子(11)均通过玻璃绝缘子烧结固定在底座(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2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极室内用电控制执行器
- 下一篇:数显温度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