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SiP计算机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0098.7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平;周煦林;王挥;郭清军;杨宇军;王卫江;张波;郭雁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49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sip 计算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满足多种控制及计算需求(如目标识别、轨道计算等)的嵌入式SiP计算机模块,适用于使用空间狭小但功能需求多的应用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及武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对嵌入式计算机的功能、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体积、重量、功耗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嵌入式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就需要增加实现相应功能的电路逻辑,就不得不增加大量的元器件,这与不断减小的体积、重量要求是矛盾的。因此,传统电子设备(包括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设备)的设计方法已很难在功能的完整性、体积、重量等方面取得平衡。
目前在传统设计方法中嵌入式计算机模板多基于PCB板(印刷电路板),使用直插或表贴器件,体积较大,满足功能要求的整机产品重量在1kg左右,单板产品重量则在500g左右。
使用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技术实现的计算机模块能有效地解决功能需求与体积、重量之间的这一矛盾,LTCC(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实现SiP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可靠性高以及便于实现部件级、子系统级和系统级集成化的新型嵌入式SiP计算机模块。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嵌入式SiP计算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LTCC基板,基板上面设置有柯伐框和柯伐盖形成密闭管腔;基板下面设置有双列直插接插件,每列直插接插件靠近并平行于一长边;密闭管腔内的基板上面设有部件芯片,部件芯片的信号依靠LTCC基板层间布线及过孔引至基板下面的表贴焊盘,再连接到双列直插接插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双列直插接插件为80芯接插件,芯间距为1.27mm。
所述基板下面设置有支撑筋,该支撑筋对称设置于基板的两宽边上并垂直于双列直插接插件。支撑筋5侧面可采用孔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LTCC基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印制板,以LTCC基板为核心,布板面积较印制板缩小了一半以上,外形尺寸可做到69×51×12.1mm3。形成的计算机模块质量仅为75g左右,与现有嵌入式计算机相比,重量大大减小。对外接口采用双列直插接插件,对外接口丰富,可满足不同场合的嵌入式计算机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SiP计算机模块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1至图3中:1-LTCC基板;2-80芯接插件;3-部件芯片;4-柯伐盖;5-支撑筋;6-柯伐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嵌入式SiP计算机模块,采用一体化组装方式,包括LTCC基板1,基板上面设置有柯伐框6和柯伐盖4形成密闭管腔;基板下面设置有80芯双列直插接插件2,芯间距为1.27mm。每列直插接插件2靠近并平行于一长边;80芯接插件可采用再流焊工艺表面贴装在LTCC基板1表面,对外连接为合金插针,双列共计可引出160个I/O。
密闭管腔内的基板上面设有部件芯片3(裸芯片),部件芯片3的信号依靠LTCC基板层间布线及过孔引至基板下面的表贴焊盘,再连接到双列直插接插件。基板下面设置有支撑筋5,该支撑筋对称设置于基板的两宽边上并垂直于双列直插接插件2,每个支撑筋5上有2个M×2.5的安装孔,采用两个支撑筋5可实现对外机械接口固定安装。支撑筋5侧面可采用孔式结构,这使得支撑筋5在起加固作用的同时增加基板热量的导出,传导到所安装的金属框架上。
由于采用了双面LTCC设计,LTCC底面可采用表贴工艺焊接表贴器件,IC(集成电路)裸片与LTCC基板上面粘接后采用金属丝键合工艺实现片间互联,从而在功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大大的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基材与散热组件的接合结构
- 下一篇:钝化保护二极管芯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