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移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1766.X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4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邓光斌;郑正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31000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移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移载车。
背景技术
在传统电网中,通过传统线缆传输的对象是传统电能,只有通过各种线缆连接到相应的变压站才能使用电能。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因此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和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
但是对于电动汽车来讲,能够使其工作的电池就成为关键技术。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同时电动汽车的电池较贵,也未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因此,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汽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包括充电。但是电动汽车的电池相对都比较重,因此,如何使得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架之间方便的转移和运输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载车,以解决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架之间方便的转移和运输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移载车, 所述电池移载车包括装载平面,所述电池移载车的装载平面上设置有用于协助移动电池并缓冲电池移动速度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在所述装载平面上呈现规则或不规则排列。
优选的,设置在所述装载平面上的万向轮包括设置在所述装载平面外侧的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的体积比第二万向轮小。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在所述装载平面上的规则排列的方式具体为:在装载平面上等间距的设置若干组第二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每一组第二万向轮包含两列第二万向轮,所述两列之间的第二万向轮交叉轮流设置在装载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装载平面外侧的第一万向轮至少具有一列。
优选的,所述一列第一万向轮之间等间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移载车还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将装载平面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具体为千斤顶。
优选的,所述电池移载车的装载平面的形状根据待运输的电池的个数进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装载平面的大小与两个电池的体积相适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公开的电池移载车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转移,该电池移载车可以借助装载平面在竖直方向上的升降,方便的从充电架上水平的接收充电电池,同时再借助于装载平面上设置的万向轮使得该电池可以平滑的转移至电动汽车中,以向电动汽车提供绿色环保的可靠能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移载车中,设置在所述装载平面上的万向轮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装载平面外侧的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的体积比第二万向轮小。所述装载平面上的第二万向轮相对较大,主要用于在电池运输过程中进行缓冲,而第一万向轮则相对较小,主要用于从电动汽车上取放电池时,可以更为方便电池从电 动汽车到装载平面上的转移,并且从所述第一万向轮上再向所述第二万向轮上移动电池时,也可以更为便捷,并且可以减少对电池表面的摩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移载车在俯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移载车在俯视方向上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移载车在侧面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池移载车在侧面方向上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电力局;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