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0971.4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6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发动机 打点 标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打点标识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机动车发动机,无论是点燃式汽油机还是压缩式柴油机,都需要在使用前完成相应的测试,以保证产品的相关性能要求。尤其对于发动机而言,需要进行很多不同种类的测试,如启动扭矩测试,运行扭矩测试、高速及低速机油压力测试、排气压力测试、进气真空度测试、振动测试等等。当发动机通过测试以后,需要用一种标识来区分测试过的发动机和未经测试的发动机,以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由于测试种类繁多,所以如何正确、有效地标识发动机就成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以往常用的区分标识方法有读取条形码,喷涂标识等。读取条形码这种区分方法自动便捷,但是需要额外引入贴码、读取、分析等设备,且需要机、电、信息三方协作,成本较为高昂;而对于喷涂标识这种标识方式而言,喷出的涂料对周围环境有污染。而且,一旦需要去除标识时,则需要对喷涂上的标识进行清洗,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当然也可以对其进行覆盖,但依然是减缓了整个生产进程。
为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操作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的标识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包括气缸和安装座,其中,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一端,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安装有打点锥顶;所述气缸上安装有电气检测开关。
气缸上的电气检测开关可以用来检测气缸的运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较好的是,所述气缸上安装有两个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较好的是,所述打顶锥顶通过气缸上的两个螺母与所述气缸相连接。
安装于气缸上的两个螺母,一个将气缸安装在安装座上,另一个螺母将气缸与打点锥顶连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两个螺母来调节打点锥顶与已完成测试部件(即待打点标识部件)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打点锥顶的打孔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较好的是,所述打顶锥顶与所述气缸安装在同一轴线上。
气缸与打点锥顶通过螺母连接在一起,并处于同一轴线上,在气缸运动时,通过气缸来进行传动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较好的是,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与一安装平台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打点标识机构结构简单,整个结构只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安装座,第二部分为气缸及其两个附件螺母,第三部分为电气检测开关,第四部分则为打点锥顶,整个结构简洁紧凑,全程两个状态可以方便检测得知,方便检测人员目视记录,非常简单实用。同时,该打点标识机构还可自动记录,电气检测开关可以将信号自动传送到系统中去,进一步简化了操作及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横截面图。
图中,1.安装座,2.气缸,3.电气检测开关,4.安装座螺母,5.打点锥顶螺母,6.打点锥顶,7.安装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可检测的发动机打点标识机构,包括气缸2和安装座1,所述气缸2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的一端,安装座1的另一端安装有打点锥顶6;所述气缸2上安装有电气检测开关3。气缸2上安装有安装座螺母4和打点锥顶螺母5,安装座螺母4横截面较大,将气缸安装在安装座上,另一个打点锥顶螺母5将气缸与打点锥顶连接(见图1和图2)。安装座1安装在其上的安装平台7上。(图1)
本实用新型的打点标识机构工作时,通过气缸2的运动来带动打点锥顶6来进行打点标识工作。安装在气缸2上的两个电气检测开关可以用来检测气缸2的运行位置。同时,可以调节安装座螺母4和打点锥顶螺母5来调节打点锥顶与待打点部件的距离,从而调节打孔深度。
该打点标识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同时,检测人员可以很方便地目测观察记录标识情况,另外,电气检测开关也可将信号自动传送到系统中去,自动完成记录以减轻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0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光透射颜色比对的筋厚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能源供热的热风干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