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针式曲轴箱强制通风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8269.4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2 | 分类号: | F01M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增压 发动机 曲轴 强制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针式曲轴箱强制通风阀。
背景技术
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PCV)阀,主要由阀体、阀芯、弹簧组成,出口连接进气歧管、进口连接曲轴箱气体出口。曲轴箱内的气体通过PCV阀导入进气歧管,并有少量的空气由空气滤清器经PCV阀进入进气歧管。
现有PCV阀有针式(接头式)和膜片式两种,针式PCV对于曲轴箱压力的控制不够精确,尤其是在发动机大负荷运行时,曲轴箱压力在进气软管真空度的作用下会变的很低,这对于发动机上各油封的使用寿命和机油消耗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针式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该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针式曲轴箱强制通风阀能提高对曲轴箱压力的控制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针式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阀芯,其中,所述阀芯上开设有贯通阀芯的孔。
所述孔是沿着所述阀芯的轴向设置的。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孔位于所述阀芯的中心。
为了得到最佳的孔径,给出影响孔径的参数,所述孔径与进气歧管的压力成反比关系
所述孔径的范围是0.5mm到3mm。
所述孔径是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在阀芯上开设贯通阀芯的孔,该孔改变了针式PCV阀的压力-流量特性,改善了曲轴箱压力;尤其是在发动机大负荷运行时,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压力为正值,进气软管的真空度往往较大,此时进气歧管内的空气通过针阀上的孔进入曲轴箱,这样可以解决这种工况下曲轴箱压力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对曲轴箱压力的控制精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针式PCV阀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1.上壳体,12.下壳体,20.垫片,30.阀芯,31.孔,41.大弹簧,42.小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针式PCV阀,包括由上、下壳体(11、12)组成的壳体,上壳体11的端部设有与曲轴箱连通的入口,下壳体12的端部设有与进气歧管连接的出口;上、下壳体(11、12)之间设置有垫片20,阀芯30设置在下壳体12内,下壳体12内的大弹簧41设置于阀芯30与垫片20之间,小弹簧42设置在上壳体12的内壁;阀芯30上开设有贯通阀芯30的孔31。该孔31能改变PCV阀的压力-流量特性,从而使曲轴箱压力满足相应的要求。具体在不同的工况时:
当发动机小负荷运行时,发动机进气歧管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真空度较大,曲轴箱内产生的气体经过PCV阀阀芯30与垫片20之间的间隙进入进气歧管,由于阀芯30上的孔31增大了流量,此时通过PCV阀的流量大于发动机的活塞漏气量,一部分空气从进气软管进入到曲轴箱内,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使曲轴箱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
发动机中负荷运行时,进气歧管和进气软管内的压力均接近大气压力,一部分曲轴箱气体通过进气软管与曲轴箱的连接管进入进气软管,一部分通过PCV阀进入进气歧管,此时阀芯30上的孔31增大了流量,对曲轴箱压力有一定的改善;
尤其是在发动机大负荷运行时,进气歧管内的压力为正值,进气软管内的压力较低,即进气软管的真空度较大,此时进气歧管内的空气通过阀芯30上的孔31进入曲轴箱,接着通过进气软管与曲轴箱的连接管进入进气软管,从而将曲轴箱内的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这种工况下曲轴箱压力过低的问题。此外,由于发动机曲轴箱内有空气通过,可以带走曲轴箱内产生的水蒸气,对于冬季结冰,机油变质的问题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孔31是沿着所述阀芯30的轴向设置的。该结构是最短的气流通道,短的气流通道便于气流的通过。
所述孔31位于所述阀芯30的中心。该结构的益处在于便于加工,简化加工工艺。
以下给出所述孔31的孔径参数,孔径与进气歧管的压力成反比关系;还受进气软管压力值的影响。不同的发动机排量所对应的孔径是不同的,在0.5mm到3mm这个范围内,以1mm为最佳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8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轴箱通风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设备
- 下一篇:自动润滑式节气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