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02436.6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春军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led 芯片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芯片封装技术,尤指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提升的背景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LED是继白织灯,荧光灯,高压灯后的第四代照明,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传统的LED芯片封装结构分为:(1)横向结构 (2)垂直结构 (3)倒装结构 (4)通孔垂直结构。其中第一种横向封装结构及第二种垂直封装结构的LED芯片与基材的连接主要以打金线连接为主,横向结构是双电极,垂直结构是单电极。打金线的连接方式的缺点是;金线连接容易出现虚焊,在改变温度的情况下器件不是很稳定,金线也造成一部份遮光现象。对于第三种倒装结构,虽然不是打线的,但是焊点面积太小不容易散热。对于第四种通孔垂直结构,是前三种芯片封装结构中最理想的,无须打线,散热佳,但是芯片的工艺复杂,价格高,量产有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这种封装结构突破传统的LED芯片封装结构,是一种全新的LED芯片封装结构,使芯片本身更为轻薄,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基板、焊接在所述基板上的LED芯片以及导电基材,一透明导电玻璃分别连接所述LED芯片以及所述导电基材。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基材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涂布或印刷有透明导电油墨。
进一步地,所述LED芯片与所述导电基材在所述基板上的高度相同。
由于通过透明导电玻璃代替金线作为导电介质,透明导电玻璃的面积较大,且在透明导电玻璃上涂布或者印刷有导电油墨,从而使得本专利封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增加电流,提高功率;
2,增加出光,提高光通量;
3,因为不再使用金线,使用超薄透明玻璃,因此可以使芯片本身向轻薄化发展;
4,适合模块化生产;
5,无线封装,增加器件稳定性;
6,超薄透明玻璃以及导电油墨的价格远低于金线的价格,因此可以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7,制作垂直结构芯片无须焊盘,只做欧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玻璃尚未粘贴到LED芯片以及导电基材LED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玻璃已经粘贴到LED芯片以及导电基材LED时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LED芯片 2—基材 3—基板 4—透明导电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的封装结构: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包括基板3、焊接在基板3上的LED芯片1以及导电基材2,一透明导电玻璃4分别连接LED芯片1以及导电基材2。导电基材2为铜,也可以为其他导电金属,但是比较常用的是铜,透明导电玻璃4上涂布或印刷有透明导电油墨,透明导电油墨可以采用市场上通用型号的透明导电油墨。
本专利产品在具体封装时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在基板3上焊接LED芯片1的正电极;
(2)在基板同一平面上焊接导电基材Cu作负电极,LED芯片1以及导电基材Cu在基板3上的高度相同;
(3)取一块相应尺寸的已经印刷或涂布有透明导电油墨的超薄透明玻璃,将透明导电玻璃4分别粘贴到LED芯片的负电极和导电基材Cu,然后烤干即成为本专利的大功率LED芯片封装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本专利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均落入本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春军,未经马春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24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