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及掀盖式电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81847.1 | 申请日: | 2010-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至;曾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2;H05K7/20;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散热 功效 枢纽 掀盖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散热功效的枢纽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设于电子装置中以使上盖可相对于底座开启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为现今社会中普遍使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随着使用者需求越多,笔记本电脑中的电子元件必须提供更好的功能以利使用,例如处理器的处理速度需提高、显卡的效能需提高、硬盘存取速度需增加等等,无论提升何种功能,伴随而来的是电子元件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故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势必需要提升散热效率方能配合使用,但是倘若在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中增加散热组件,则将加大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体积,而不利于使用者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枢纽器,其在不增加可携式电子装置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整体散热效率。
为达到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枢纽器,其中包括:
一固定承架;
一枢轴,其与固定承架相互固定;
一凸轮片,其可旋转地套设于枢轴外,凸轮片的周缘设有连续的升降弧段及稳定弧段,升降弧段的半径小于稳定弧段的半径;
一脚柱,其端面抵靠于凸轮片的周缘,且在凸轮片转动过程中与升降弧段或稳定弧段相推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掀盖式电子装置,其中包含有如前所述的枢纽器,且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上盖,该枢纽器设于底座及上盖之间,该枢纽器的固定承架与底座相互固定,枢纽器的凸轮片与上盖相互固定,底座的底侧贯穿成形有多个散热长孔,底座中设有散热风扇,且 底座的底侧贯穿成形有两穿孔,该两枢纽器的脚柱分别贯穿两穿孔而延伸出底座,枢纽器的复位组件抵靠于脚柱及底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掀盖式电子装置摆放于桌面未使用时,凸轮片的周缘抵靠于脚柱端面,此时底座仍贴靠于桌面,当欲使用掀盖式电子装置时,开启上盖带动凸轮片转动,则脚柱端面沿凸轮片的升降弧段移动至稳定弧段,故脚柱持续向底座外延伸顶抵于桌面,进而使得底座渐渐抬升,则底座的底侧的散热长孔远离桌面而让热量能更快速的散逸至空气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掀盖式电子装置的散热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另一视角的元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掀盖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掀盖式电子装置的部分元件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侧视动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另一侧视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1包含有一固定承架10、一枢轴20、一凸轮片30、一脚柱40、一复位组件50、及一扭力产生组件60。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前述的固定承架10中穿设成形有一固定孔11,固定孔11可呈非圆形。
前述的枢轴20与固定承架10相互固定,枢轴20端部穿设并卡合于固定承架10的固定孔11中,枢轴20的外壁面径向突伸成形有一限位弧部21,枢轴20的末端可成形有螺纹部22。
前述的凸轮片30具有一枢接圆孔35以借此可旋转地套设于枢轴20外,凸轮片30周缘设有升降弧段31及稳定弧段32,该枢接圆孔35的圆心至升降弧段31的半径小于枢接圆孔35的圆心至稳定弧段32的半径,且升降弧段31由起始端311至终端312半径渐增,升降弧段31的终端312与稳定弧段32相连接,稳定弧段32的半径大小一致,凸轮片30的侧面突伸成形有一限位凸块33,凸轮片30的限位凸块33与枢轴20的限位弧部21相配合以限制凸轮片30的旋转角度。
请再参阅图3及图4所示,前述的脚柱40的端面抵靠于凸轮片30的周缘,脚柱40的端面可成形有一凸块401以推顶凸轮片30的周缘,也就是推顶该升降弧段31,前述的复位组件50推顶脚柱40以维持脚柱40与凸轮片30的推顶状态,在较佳实施例中,脚柱40两侧延伸成形有翼片41,复位组件50包含有两弹簧51分别设于各翼片41底侧以推顶翼片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1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