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68697.0 | 申请日: | 201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9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博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博铉 |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D9/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 地址: | 苗栗县竹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由进气管吸入空气,空气和汽油在燃烧室混合后燃烧膨胀,藉此推动发动机的活塞运动。当吸入的空气不足时,空气与汽油混合不充分,造成汽油不能充分燃烧,会导致动力不足、积碳、以及废气污染等问题。
造成进气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汽车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的老化、人为操作不当或者空气滤清器内的滤网堵塞等等。进气不足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很难发现,当发现时,往往已经造成发动机积碳等问题,给发动机带来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辅助进气装置,在发动机进气不足时能够自动补充足够的辅助空气,以避免汽车发动机出现进气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置有滤芯,所述隔板上设有导气孔;还包括与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上盖,以及与所述筒体上端固定连接的下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下盖具有一套接端;所述隔板还具有在超过预定压力时开启的阀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阀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中心的锥形孔、与锥形孔适配的阀芯、以及塔形弹簧,所述锥形孔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所述下盖,所述塔形弹簧一端顶在阀芯上,另一端顶在下盖上,所述下盖具有与塔形弹簧适配的弹簧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阀芯包括具有锥面的芯部和以及与芯部连接的阀杆,所述塔形弹簧的上部套在所述阀杆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导气孔的面积小于所述锥形孔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筒体的上端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下盖与所述筒体的下端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上盖包括盖体,以及由盖体向下延伸的连接壁,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中,所述进气孔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具有在预定压力下开启的阀门结构,可以在发动机供气不足的情况下自动开启,以避免发动机因供气不足而造成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辅助进气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一筒体10,筒体10内设有一隔板11,隔板1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筒体10内设有一隔板11,隔板11上设有导气孔111,筒体10的上端固连有一上盖20,上盖20上具有进气孔221,筒体10的下端固连有下盖30,下盖30具有一套接端31,套接端31通过导管与发动机的进气管相连接,隔板11还具有在超过预定压力时开启的阀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上的阀门结构包括设置在隔板11中心的锥形孔112,与锥形孔适配的阀芯50、以及塔形弹簧60,锥形孔112开口较大的一侧朝向下盖30,塔形弹簧60一段顶在阀芯50上,另一端顶在下盖30上,下盖30具有与塔形弹簧60适配的弹簧座32。阀芯50包括具有锥面511的芯部51和以及与芯部51连接的阀杆52,塔形弹簧60的上部套在阀杆52的外部。导气孔111的面积小于所述锥形孔112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0与筒体10的上端螺纹连接,下盖30与筒体10的下端同样采用螺纹连接。上盖20包括盖体21以及由盖体向下延伸的连接壁22,进气孔221设置在连接壁22上,进气孔221的轴线与筒体10的轴线的夹角222为锐角,这样可以避免水等液体有进气孔221进入到筒体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博铉,未经林博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86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