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3909.6 | 申请日: | 2010-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0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鲍文光;朱茂桃;齐伟华;周小福;陈方立;黄刚;何玲;项继国;王湛博;范俊;何志刚;盘朝奉;李仲兴;陈龙;周孔亢;李凤;黄如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文光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微型 低速 电动汽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构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对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难题,世界传统轿车工业开始向超微型化、低排放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可充电技术和电动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今超微型车车身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车身外覆盖件与冲压成型结构件焊接或连接成白车身;玻璃钢成型整车车身。前一种与现有轿车结构大抵相同,但是由于受车身尺寸影响,设计强度达不到轿车水平,其安全性远低于普通轿车。后一种主要用于小批量生产。
超微型纯电动轿车车身结构的设计主要面临三个问题:尺寸限制、内部空间限制和整车重量限制。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彼消我长的关系。超微型车外形尺寸远小于一般的家用轿车,很难做到既保证车身的结构强度、刚度、动态性能等指标,又在有限空间内兼顾到每个功能件(如电池,座椅)的安放位置、轴荷分配等方面的协调,还要保持较轻的重量以增加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轻量化车身结构。该车身既能够保证较轻的质量、较好的整车结构静、动态性能,还能够保证车身内部有限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能够为各类底盘件、电池、电机、控制器、内饰件等提供安装基础。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包括底架总成,底架总成前端固定设置前机仓总成,前机仓总成后侧固定连接由外侧围板与内侧围板构成的侧围板总成,侧围板总成顶部固定连接顶棚总成。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总成包括两条平行的前纵梁和两条平行的后纵梁及设置在前纵梁和后纵梁上的由前底板与后底板构成的底板,前纵梁和后纵梁之间设置U形电池盒,前纵梁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与电池盒之间的两前纵梁之间固定设置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所述的后纵梁之间固定设置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前纵梁、电池盒与后纵梁两侧分别伸出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与第三侧横梁分别与侧围板总成底部的门槛梁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梁前端设置有与前桥下摆臂连接的下摆臂支座,所述的第二横梁上固定设置用于与前桥转向机连接的转向机安装板,所述的第五横梁为元宝梁结构,其上设置用于连接后桥减振器的后减振器支座。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纵梁为阶梯梁,后纵梁上设置与后桥纵向推力杆连接的支座,后纵梁上固定设置阶梯结构的后底板,所述的电池盒基部设置的钢板与后底板构成放置控制盒的空腔,电池盒与前机仓总成的前围板之间设置中控梁。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机仓总成包括对称固定设置于底架总成的两前纵梁上的前立柱,前立柱上端连接弧形结构的前机仓支撑梁,前机仓支撑梁另一端固定连接风窗下横梁,风窗下横梁设置在侧围板总成的两A柱下支柱之间,风窗下横梁与底架总成之间设置前围板,前围板与前立柱之间设置挡泥板,所述的前立柱、前机仓支撑梁、风窗下横梁、前围板和挡泥板构成放置电池盒的空腔。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立柱之间设置用于固定前机盖的前机盖锁座,所述的挡泥板与前围板之间设置前减振支座侧梁,前减振支座侧梁上固定设置前减振器支座。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围板总成包括整体的外侧围板,外侧围板内侧设置内侧围板,内侧围板上分布减重孔与加强筋。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总成包括顶棚盖,顶棚盖通过顶棚支撑梁与侧围板总成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承载式超微型低速纯电动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棚盖高强度薄钢板或复合材料构成,其上分布加强筋。
根据上述结构各种板件之间形成一稳固的笼形空间,车身骨架上下相接,左右相通,进而可以在采用较薄的钢板的前提下满足车身的强度、刚度及动态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式车身充分考虑了各个功能件的布置空间和安装方法,在较为紧凑的空间内通过功能件的合理布置保证前后轴荷分配及驾驶人员的舒适性及操作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架总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去顶棚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文光,未经鲍文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39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封口机
- 下一篇:一种双工位六角钢丝缠绕机导丝嘴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