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53039.4 | 申请日: | 2010-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3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中华;司正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7/14 | 分类号: | H01B17/14;H01B17/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防雷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树木、鸟类、积雪等外部原因引起的架空配电线路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国际上发达国家从六十年代后期逐渐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城市架空配电网实施绝缘化改造试点,九十年代开始推广使用。
绝缘导线确实解决了裸导线所解决不了的走廊和安全问题,与电缆相比,投资省、建设快,优点十分明显。但是,雷击断线问题却十分突出。例如,1998年,雷电活动强烈,北京供电局管辖的10KV架空绝缘线路发生雷击断线14次。因此,必须妥善解决雷击断线问题,才能保证架空绝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绝缘导线的雷击断线原理与裸导线相比有明显不同。当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作用于裸导线引起绝缘子闪络时,接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在点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导线向背离电源方向移动,导线被严重烧伤的概率很小,被击穿的绝缘层呈一针孔状,接续的工频短路电流电弧受周围绝缘的组凝,弧根只能在针孔处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导线就会被整齐地烧断。
根据上述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原理,相应的防范措施有“疏导和堵塞”两种方式。“疏导”就是将绝缘子附近的绝缘导线局部裸线化,使工频电弧弧根转移或固定在特制金具上燃烧,从而保护导线免于烧伤。例如,在绝缘子与导线联结处剥离绝缘层采用闪络保护型现价或将绝缘子两侧的绝缘导线剥离一段绝缘层并加装防弧线夹。“堵塞”就是雷击闪络后阻止工频续流起弧。例如,采用限流消弧角,即带串联环型外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上述两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地防止雷击断线,但是存在以下的不足:
1、目前已有的防弧金具,在使用时,绝缘导线需剥离较长长度,裸露部分较大,这会对导线的密封和绝缘有一定的影响。
2、使用避雷器,虽然防护效果好,但施工安装复杂,投资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并具有较好防雷击效果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包括绝缘柱、套设在绝缘柱上的防爬电伞裙、设置在绝缘柱上端的金属接线端子、设置在绝缘柱下端的金属放电端子、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相配合的夹线装置;所述金属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金属引弧棒,所述两个引弧棒呈对称设置;所述放电端子上设有直径大于绝缘柱外径的引弧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引弧棒包括固定部、放电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及放电部的连接部;所述各引弧棒的固定部与金属接线端子固定连接,所述各引弧棒的放电部设置在放电端子外侧的斜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引弧棒的固定部与金属接线端子垂直设置,所述各引弧棒的连接部沿着远离绝缘柱的方向、向着斜下方伸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引弧棒的放电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其基本形状为球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弧棒上套设有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在引弧棒放电部的朝向所述放电端子引弧部的位置处设有放电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护套在放电开口处,朝着指向放电端子引弧部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一个绝缘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电端子的引弧部设置在放电端子上部,所述放电端子的下部设有螺纹紧固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端子的顶端设有弧形槽和设置在弧形槽两侧的螺孔;所述夹线装置包括两个螺栓、设置在各螺栓上的压板、与所述弧形槽相配合的夹线座;所述夹线座的底端设有与接线端子弧形槽相配合的夹线凹槽;所述螺栓与接线端子的螺孔相配合,所述螺栓在所述螺孔中旋转时,带动所述夹线座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绝缘和防弧两种功能,是一种二合一的改进产品,适用于10KV架空电力线路中作为绝缘和支持导线用,同时还具有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保护功能,安装施工方便可靠,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把支柱绝缘子和防弧线夹合二为一,更使线路简洁并降低造价。本产品性能可靠,为电力部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接线端子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金属引弧棒,在遭受雷击时,在两个引弧棒末端的放电部和放电端子的引弧部之间同时放电,有效把续流工频电弧移动到引弧棒上烧灼,从而保护绝缘导线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A向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3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