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53039.4 | 申请日: | 2010-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3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中华;司正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7/14 | 分类号: | H01B17/14;H01B17/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防雷 绝缘子 | ||
1.一种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包括绝缘柱、套设在绝缘柱上的防爬电伞裙(2)、设置在绝缘柱上端的金属接线端子(3)、设置在绝缘柱下端的金属放电端子(4)、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3)相配合的夹线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线端子(3)的两侧端各设有一个金属引弧棒(6),所述两个引弧棒(6)呈对称设置;所述放电端子(4)上设有直径大于绝缘柱外径的引弧部(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弧棒(6)包括固定部(61)、放电部(62)、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61)及放电部(62)的连接部(63);所述各引弧棒(6)的固定部(61)与金属接线端子(3)固定连接,所述各引弧棒(6)的放电部(62)设置在放电端子(4)外侧的斜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弧棒(6)的固定部(61)与金属接线端子(3)垂直设置,所述各引弧棒(6)的连接部(63)沿着远离绝缘柱的方向、向着斜下方伸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弧棒(6)的放电部(6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63)的末端,其基本形状为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棒(6)上套设有绝缘护套(7),所述绝缘护套(7)在引弧棒(6)放电部(62)的朝向所述放电端子(4)引弧部(41)的位置处设有放电开口(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护套(7)在放电开口(71)处,朝着指向放电端子(4)引弧部(41)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一个绝缘管(7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端子(4)的引弧部(41)设置在放电端子(4)上部,所述放电端子(4)的下部设有螺纹紧固组件(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雷柱式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3)的顶端设有弧形槽(31)和设置在弧形槽(31)两侧的螺孔;所述夹线装置(5)包括两个螺栓(51)、设置在各螺栓(51)上的压板(52)、与所述弧形槽(31)相配合的夹线座(53);所述夹线座(53)的底端设有与接线端子(3)弧形槽(31)相配合的夹线凹槽(531);所述螺栓(51)与接线端子(3)的螺孔相配合,所述螺栓(51)在所述螺孔中旋转时,带动所述夹线座(53)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30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