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自一体的换挡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6054.6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1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泽;李歧;陈汉军;胡垠垠;苗华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10 | 分类号: | F16H5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换挡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挡手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手动模式下驱动自动变速箱加减挡位的换挡手柄。
背景技术
TUTD(Tap Up Tap Down),即手自一体功能,在自动挡的车上设有手动挡位操纵功能,从而使得驾驶员在体验自动变速器带来驾驶舒适性的同时,也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体验手动驾驶的乐趣。
目前国内主要车型的TUTD功能,多集成在换挡机构内部,如图5所示,装在换挡机构里,而不是集成在手柄上,加减挡控制电路2,集成在内置电路板上,一般电路板较大,需要通过五个倒扣进行固定。加减挡位的控制是通过前后/左右移动换挡操纵杆来实现的。因为要借助换挡杆的运动来触发开关,行程较大,故而结构复杂,宽度较宽,对车辆内部空间布置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手自一体功能的换挡手柄的结构复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生产、操作方便的手自一体的换挡手柄。本实用新型将加减挡开关集成到换挡手柄上,体积小,设计巧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挡手柄上设有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所述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包括手自一体开关和加减挡控制电路,所述手自一体开关触发加减挡控制电路产生信号给车辆的变速箱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换挡手柄还包括核心机构,所述核心机构为斜面机构。
优选地,所述换挡手柄还包括一个用于覆盖核心机构的背板。
优选地,所述手自一体开关包括升挡按钮和降挡按钮。
优选地,所述加减挡控制电路设于电路板上,电路板通过倒扣卡接到核心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换挡手柄还包括前按钮,所述前按钮通过旋转轴安装到核心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加减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降挡触发开关和升挡触发开关,其中,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之后连接在变速箱控制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升挡触发开关连接在第一电阻和变速箱控制模块第二端之间,降挡触发开关连接在第二电阻和变速箱控制模块第二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将手自一体功能集成在换挡手柄上,通过拇指按动就可以实现加减挡位的控制,省却了复杂的换挡器结构,手柄小巧,操作方便。将开关集成到手柄里面,只需要按动手指就可触发开关,不需要换挡杆那么大的行程,省去了机械结构,从而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加减挡开关控制电路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现有的手自一体加减挡开关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斜面机构和核心机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自一体的换挡手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2和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集成在手柄上,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包括手自一体开关1和加减挡控制电路2,手自一体开关1触发加减挡控制电路2来产生信号给车辆的 变速箱控制模块。换挡手柄还包括核心机构3,核心机构3是现有技术,是换挡手柄的机械本体,核心机构3为斜面机构,用于驱动换挡手柄里面的机械部件。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斜面机构和核心机构连接示意图,换挡手柄还包括前按钮4,前按钮4有一对旋转轴,旋转轴安装到核心机构上,前按钮4绕旋转轴进行运动。前按钮4卡接在斜面机构两侧。斜面机构的顶端两侧设有旋转轴6,旋转轴6安装在核心机构3的两孔内。前按钮4是现有技术,用来驱动换挡机构里面的机械部件,前按钮4绕轴旋转即带动斜面机构运动。按下前按钮4,换挡杆才能换出P挡,也是为了防止客户误操作。
优选地,换挡手柄还包括用于覆盖核心机构3的背板。背板5覆盖在核心机构3上,用于遮盖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背板可以设计成能遮盖加减挡开关控制机构的各种形状,用于装饰手柄。
优选地,手自一体开关包括升挡按钮和降挡按钮,按动手柄上的“+”(升挡按钮)或者“-”(降挡按钮)时会产生相应的信号给变速箱控制模块,变速箱控制模块指挥内部的行星齿轮进行相应的组合,分别实现升挡和降挡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6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柄圆滑块机构的活塞及其内燃机、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卧式变速操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