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监测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0514.4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邵毅敏;李小侠;周晓君;陈再刚;周平;王辉;李杰;孙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监测 轴承 | ||
1.一种智能监测轴承,包括轴承(1)和安装在该轴承(1)上的智能监测器(2),所述轴承(1)包括不动外圈(3)和旋转内圈(4),在所述不动外圈(3)和旋转内圈(4)之间设置有滚珠(5)或滚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器(2)包括壳体(6)和转速码盘(7),所述转速码盘(7)为装在壳体(6)内并与壳体(6)同轴心的圆形码盘,所述智能监测器(2)安装在所述轴承(1)的一侧,其中所述转速码盘(7)与所述轴承(1)的旋转内圈(4)过盈配合,所述轴承(1)的不动外圈(3)的对接端面设置有环槽,所述智能监测器(2)的壳体(6)的对接端面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壳体(6)的所述环形凸台插入所述不动外圈(3)的环槽内;
所述壳体(6)上内嵌有两个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装置(8)、一个转速传感装置(9)和一个温度传感器装置(10),所述两个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装置(8)的中心线都平行于所述壳体(6)的中心线,两者夹角呈90°,所述转速传感装置(9)沿径向内嵌在所述壳体(6)的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装置(10)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壳体(6)的中心线,在所述壳体(6)的端面上还安装有电路板(11),所述两个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装置(8)、一个转速传感装置(9)和一个温度传感器装置(10)都经信号输出线与所述壳体(6)端面上的电路板(11)的接线端子连接;
所述电路板(11)上还设置有信号采集触发电路(12)、加速度信号放大电路(13)、转速信号放大电路(14)和温度信号放大电路(15),所述加速度信号放大电路(13)的输入端与所述加速度传感装置(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速信号放大电路(14)的输入端与所述转速传感装置(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信号放大电路(15)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装置(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加速度信号放大电路(13)、转速信号放大电路(14)和温度信号放大电路(15)都设置有信号输出端,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12)的加速度信号输入端、转速信号输入端和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触发电路(12)的输出端输出采集到的信号,交给计算机(16)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监测轴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装置(8)由四片应变片(17)、弹性体(18)和质量块(19)组成,所述弹性体(18)的底部为等腰梯形板型结构(20),上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等腰梯形板型结构(20)沿中心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1’),所述四片应变片(17)中的两片应变片(17)分别布置在所述弹性体(18)的圆柱体结构中轴面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另外两片应变片(17)分别布置在垂直所述弹性体(18)的圆柱体结构中轴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四片应变片(17)与所述等腰梯形板型结构(20)的距离相同,所述两片应变片(17)各引出一根导线,两根导线都穿过第一通孔(21)后与所述电路板(11)的第一加速信号接线端连接,另外两片应变片(17)也都各引出一根导线,这两根导线分别穿过第二通孔(21’)后与所述电路板(11)的第二加速信号接线端连接,所述质量块(19)为圆柱形结构,该质量块(19)的一个端面与所述弹性体(18)的上部端面用固定胶固结在一起;
所述壳体(6)内设置有沉孔(22),该沉孔(22)的上部与所述等腰梯形板型结构(20)的形状一致,厚度相同,在沉孔(22)的上部内壁上涂上固定胶,将上端固定有质量块(19)的弹性体(18)装入所述沉孔(2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5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放仪检测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远传膜片产品的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