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型智能排气阀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0320.6 | 申请日: | 2010-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6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刘庆;龚高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刘庆;龚高石 |
| 主分类号: | F16K1/14 | 分类号: | F16K1/14;F16K3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智能 气阀 | ||
1.一种有效防盗并消除管道充水时大量排气所产生的水锤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该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包括有大量进排气阀、防水锤装置和微量进排气阀,其特征是:将所述微量进排气阀(7)通过外牙直接与大量进排气阀的外壳(5)相连,将所述防水锤装置通过定位管(13)、内六角螺栓与大量进排气阀的外壳(5)相连;所述大量进排气阀包括有主浮球、阀体、外壳、防护罩、上盖,主浮球(1)设置在阀体(2)中部隔离层的中间,主浮球(1)下部由缓冲垫(3)托住,主浮球(1)导向杆穿过缓冲垫(3)中部,在水的浮力下可作上下运动;所述阀体(2)中间隔离层为锅状,其上部侧面开有四个缺口,底部装入缓冲垫(3),外壳(5)周边有凸起的圆台,圆台中部加工成沉头孔,内六角螺栓装入沉头孔内与阀体(2)上部法兰联接,外壳(5)中部镶嵌挡套(14)、密封圈(15),外壳(5)与所述微量进排气阀(7)联接口下部固定有通气杆(4),通气杆(4)插入所述阀体(2)一定深度,外壳(5)与阀体(2)联接面上加工有沉头孔,安装内六角螺栓联接上盖(8)固定所述防水锤装置和防护罩(6),防护罩(6)上部开有数个孔排气,上盖(8)为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其封闭面内侧设置有四个小圆柱,所述小圆柱中部加工有螺纹盲孔;所述防水锤装置包括有减震板、减震弹簧、支撑板、支撑套,支撑套(12)形状为一端敞口另一端开小口的约3/4圆柱形,开小口一端固定在外壳(5)上表面中部,敞口朝上,底部小口周边布置有四条高于内底面的筋板,所述筋板上方放置减震板(9),减震板(9)为外表面包裹有橡胶的带凸台状钢板,中部开有小孔,无凸台面朝下放置在支撑套(12)的筋板上,减震板(9)凸台面上固定有减震弹簧(10),减震弹簧(10)上端镶嵌在支撑板(11)中部凹槽内,支撑板(11)为一带内槽的空心圆柱体通过四条筋与一环状板相连,所述空心圆柱体凸出所述环状板表面,所述环状板紧贴在支撑套(12)的敞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所述大量进 排气阀的阀体(2)中部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底部装有缓冲垫(3),主浮球(2)上的导向杆穿过缓冲垫(3)中间孔,主浮球(2)可在水浮力作用下直线运动贴向外壳(5)中部的密封圈(13)关闭排气口,防止水溢出所述大量进排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所述阀体(2)为双隔层结构,排气时高速气流不直接作用在主浮球(1),减少所述主浮球过早被气流吹起而关闭排气口的可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外壳(5)与阀体(2)配合面上装有通气杆(4),当水升至所述通气杆下部开口时阻止主浮球(1)上部小部分空气继续由所述微量进排阀排出,使主浮球(1)上方留存部分空气隔断,防止水中杂质进入密封面而失去密封作用,同时保证在温度低于零度时不产生结冰,导致在补气时主浮球(1)不能脱离密封圈(13)而失去补气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所述防水锤装置及微量进排气阀(7)安装在防护罩(6)内部,防护罩(6)下端与外壳(5)相连,上端由上盖(8)与内置外壳(5)底面沉孔内的内六角螺栓紧固封住,外壳(5)与阀体(2)的联接螺栓深入所述外壳凸起的小圆台内,所述小圆台顶部用封堵封住,所述进排气阀从外部无可拆卸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所述大量进排气阀外壳(5)上部设置有防水锤装置,在管道快速充水而大量排气时,所述大量进排气阀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差,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减震板(9)在压差作用下向支撑板(11)方向贴近,在减震弹簧(10)的阻力作用下,减震板(9)随压差的增大而逐渐贴近支撑板,缩小所述减震板与支撑板(11)间的距离,减小环形面积,限制所述大量进排气阀的排气量,一定时间内在 管道内形成气囊,缓冲水对管道的冲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智能排气阀,其特征是:防护罩(6)为空心圆柱体,其上部周边有若干个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刘庆;龚高石,未经刘永;刘庆;龚高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3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播控制方法及点播控制平台
- 下一篇:购买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