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燃料加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7084.2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0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贺齐胜;贺翔;贺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齐胜 |
主分类号: | F02M25/10 | 分类号: | F02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燃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排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汽车排气净化技术比较多,有富氧进气技术,有富氧燃料技术,但这些技术目前仅处于试验室阶段,而且成本较高,无法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汽车富氧燃料技术成本较高,无法推广应用的问题,从而降低汽车排气中的有害成分,达到汽车排气净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燃料加氧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氧气瓶、手动截止阀、氧气截止阀、减压调节器、压力传感器、燃料加氧器、超声换能器、逆变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燃料管中间接入燃料加氧器和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和逆变器相连,燃料加氧器由气泡管和混合管组成,气泡管的中心线和混合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氧气通过气泡管后在燃料中形成气泡,燃料和气泡的混合物通过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的照射,将气泡粉碎,气泡管由粉术冶金材料制成,能形成的气泡孔径为0.001-1mm;气泡管可以由金属管制成,金属管壁有1-1000个直径为0.001-1mm的孔;气泡管可以由带金属管网支架的过滤纤维制成,能形成的气泡孔径为0.001-1mm。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燃料加氧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它的主要组成部分:膜法富氧过滤器、全封闭压缩机、手动截止阀、氧气截止阀、减压调节器、压力传感器、燃料加氧器、超声换能器、逆变器、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燃料管中间接入燃料加氧器和超声换能器,超声换能器和逆变器相连,燃料加氧器由气泡管和混合管组成,气泡管的中心线和混合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氧气通过气泡管后在燃料中形成气泡,燃料和气泡的混合物通过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的照射,将气泡粉碎,气泡管由粉末冶金材料制成;能形成的气泡孔径为0.001-1mm;气泡管可以由金属管制成,金属管壁有1-1000个直径为0.001-1mm的孔;气泡管可以由带金属网支架的过滤纤维制成,能形成的气泡孔径为0.001-1mm。
本实用新型与国外现有的富氧燃料技术的比较如下:两项技术都能在燃料中加入氧气,但富氧燃料是将氧气分子溶入燃料中,最大溶入氧气的量占燃料的5%,结合不稳定,存放时间较长,生产成本较高,无法推广应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是把微小的氧气泡和燃料混合,形成乳化燃料,最大加入氧气的量占燃料的30%,即时加入,即时使用,无存放时间,成本较低,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比现有的富氧燃料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富氧燃料溶入的氧气量少,结合不稳定,存放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多种燃料汽车,内燃机火车和轮船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和图4为汽车燃料加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氧气瓶,2-氧气管,3-手动截止阀,4-压力表,5-氧气截止阀,6-减压调节器,7-压力传感器,8-燃料管,9-燃料加氧器,10-超声换能器,11-逆变器,12-电线,13-内燃机。
图2:2-氧气管,8-燃料管,14-气泡管,15-混合管。
图3:16-膜法富氧过滤器,17-氧气管,18-全封闭式压缩机,19-手动截止阀,20-压力表,21-氧气截止阀,22-减压调节器,23-压力传感器,24-燃料管,25-燃料加氧器, 26-超声换能器,27-逆变器,28-电线,29-内燃机。
图4:17-氧气管,24-燃料管,30-气泡管,31-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汽车燃料加氧装置,氧气管把氧气瓶,手动截止阀、氧气截止阀、减压调节器、压力传感器和燃料加氧器连接起来,在燃料管中间接入燃料加氧器和超声换能器,燃料加氧器由气泡管和混合管组成,气泡管的中心线和混合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气泡管为铜管,铜管一端封闭,铜管上有10个直径为0.01mm的孔。
实施例2:一种汽车燃料加氧装置,氧气管把膜法富氧过滤器、全封闭式压缩机、手动截止阀、氧气截止阀、减压调节器、压力传感器和燃料加氧器连接起来,在燃料管中间接入燃料加氧器和超声换能器,燃料加氧器由气泡管和混合管组成,气泡管的中心线和混合管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气泡管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的一端封闭,管壁上有20个直径为0.01mm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齐胜,未经贺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7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数字化的电动变桨驱动器
- 下一篇:电动涡轮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