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油增压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3773.8 | 申请日: | 2010-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璋;郭建玲;朱建军;王淑平;姚武;靳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国璋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润滑油 增压泵 | ||
1.一种柴油机润滑油增压泵,包括泵体(1),泵体(1)上设有高压出油道接口(36)、进油道接口(37)以及回油道接口(39),其特征在于泵体(1)内设有油缸(2)、左高压油缸(8)、右高压油缸(10)以及换向油缸(5);
油缸(2)内设有活塞(18)、活塞(18)将油缸(2)的内腔分为油缸左油腔(3)与油缸右油腔(4),油缸左油腔(3)与相对油缸(2)缸径较小的左高压油缸(8)相连通,油缸右油腔(4)与相对油缸(2)缸径较小的右高压油缸(10)相连通;
左高压油缸(8)内设有左柱塞(23),左柱塞(23)上设有左柱塞油孔(24)、左柱塞前导油槽(25)、左柱塞后导油槽(26)及左柱塞轴肩(45),左柱塞轴肩(45)两侧分别经过左限位板(19)及左弹簧(20)与活塞(18)相连接;
右高压油缸(10)内设有右柱塞(27),右柱塞(27)上设有右柱塞油孔(28)、右柱塞前导油槽(29)、右柱塞后导油槽(30)及右柱塞轴肩(47),右柱塞轴肩(47)两侧分别经右限位板(21)及右弹簧(22)与活塞(18)相连接;
换向油缸(5)内设有换向阀(31),换向阀(31)把换向油缸分隔为换向油缸左油腔(6)与换向油缸右油腔(7),换向阀(31)上设有左导油槽(32)与右导油槽(33);
左高压油缸(8)内设有左环形进油槽(12)、左环形泄油槽(13),右高压油缸(10)内设有右环形进油槽(15)、右环形泄油槽(16);
左高压油腔(9)经左单向阀(14)、左高压油道(34)、高压出油道(35)与高压出油道接口(36)相连通,右高压油腔(11)经右单向阀(17)、高压出油道(35)、高压出油道接口(36)与喷油泵、喷油嘴高压润滑油管(51)相连通,
柴油机主油道(49)经过进油道接口(37)与进油道(38)连通,进油道(38)分别与左环形进油槽(12)、左高压油缸(8)、右高压油缸(10)、右环形进油槽(15)、换向油缸左油腔(6)、及换向油缸右油腔(7)相连通;
柴油机回油道(50)经回油道接口(39)与回油道(40)连通,回油道(40)分别与左环形泄油槽(13)、左高压油缸(8)、右高压油缸(10)、右环形泄油槽(16)、换向油缸左油腔(6)、及换向油缸右油腔(7)相连通;
换向油缸左油腔(6)经左换向油道(41)分别与左高压油缸(8)、右高压油缸(10)相连通,换向油缸右油腔(7)经右换向油道(42)分别与右高压油缸(10)、左高压油缸(8)相连通;油缸左油腔(3)经油缸左油道(43)与换向油缸(5)相连通,油缸右油腔(4)经油缸右油道(44)与换向油缸(5)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国璋,未经郑国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7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单缸柴油机机油滤清装置
- 下一篇:纯低温余热利用补汽凝汽式汽轮机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