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2980.1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6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郎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冠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龙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元件,更详而言之,为一种使骑乘者膝盖不致产生碰撞该竖管锁固处,且锁紧固定时不会使龙头竖管偏移,并使该竖管迫紧后不会损害车体前叉立管的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龙头杆体及竖管元件,请见图1所示,由一接合前盖1螺固于一把手,该接合前盖1并对应该把手形成一轴孔2以设置自行车的把手,该接合前盖1的另一端为一锁固件3,接合前盖1与锁固件3之间设有一中空环部4,用以容设一自行车的前叉立管,自行车骑士于骑乘时因该锁固件3的外突设计,且该锁固件3的边角尖锐,使骑乘者的膝盖与该锁固件3产生碰撞,致受伤的情形,此类设计于骑乘上实具一定的危险性。
后改良的竖管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有一竖管本体6及一螺固件61,其中竖管本体6一端形成一束紧部7,且于束紧部7上开设有一斜向槽8,同时将束紧部7穿设一横向螺槽;该螺槽可供一螺固件61螺设,如此而为一竖管结构者;续将竖管结构套设在一自行车前叉立管上时,藉由螺固件61螺固迫紧使之达到束紧该前叉立管的目的。但由于该斜向槽8的束紧变形方向与竖管本体6轴心具有一角度,该螺固件61螺固迫紧所产生的束紧应力,会使该竖管本体6轴心因受力产生角度偏移,进而影响把手角度的正确性。
再者,自行车的车架构件受休闲风潮所趋,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乃在于需重量轻同时亦应兼具有结构强度佳的特性,自行车的车架构件趋向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故业界为符合此一需求,自行车结构多采用兼具上述优点的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而前叉立管亦多采用此碳纤维材料者,大幅提高自行车的品质及效能,碳纤维虽具有高强度优势,但亦因其为一高强度刚性材,相对其亦因刚性易产生易脆的缺点。由于以复合材料构成的车架构件的表面硬度较低,当竖管结构套设在使用碳纤维材质的前叉立管上时,将竖管的螺固件螺固迫紧使之达到束紧该前叉立管的目的,虽可以改善上述习用结构致使膝盖碰伤的缺点,惟该束紧部7的边角9会抵顶于该自行车的前叉立管,故螺固件61螺固迫紧所产生的束紧应力会全部集中在该束紧部7向前叉立管方向的边角9处,使该前叉立管局部受力迫紧,该前叉立管结构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致容易破坏管壁结构进而会造成该碳纤维材质的前叉立管产生变形或脆裂的缺点。
因此上述的竖管结构不适合于以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构成的车架管件。
由此可见,习知的竖管结构大致有下列缺失:1、上述习用结构易致使骑乘者膝盖碰撞该锁固件致受伤,2、习用竖管本体轴心容易因束紧受力产生角度偏移,3、该前叉立管结构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致容易破坏杆壁结构。
是以,针对上述习知竖管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解决现有竖管结构的缺点,使竖管的锁固件不致碰撞使用者膝盖,并留有预度使迫紧后不损伤前叉立管,且因结构的设计关系使把手受力平均不致偏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龙头竖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
一设于该本体的一端以螺设一自行车的把手的接合前盖,以及;
一设于该本体相对于该接合前盖的另一端的套合环,该套合环中央为一用以容设一前叉立管的轴孔;该套合环与该本体的连接处设有一束紧槽,该束紧槽自该本体的侧边深入,再转折沿垂直于该自行车把手的方向连通至该轴孔内部从而使得该束紧槽于该套合环处形成一活动端,该活动端处供螺接一使该活动端往该束紧槽方向迫紧从而使该套合环束紧定位于该前叉立管处的螺锁元件。
其中,该套合环于该束紧槽相对于该活动端的另一侧为一连接于该本体的固定端。
其中,该活动端处设有一供该螺锁元件螺接的螺孔,且该固定端对应设有一供该螺锁元件穿设锁固的固定孔。
其中,该活动端与该轴孔轴心的距离大于该固定端与该轴孔轴心的距离。
其中,该活动端于该束紧槽与该轴孔内壁连接处形成一圆角。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竖管结构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使套合环的锁固点设置于接合前盖处,藉此骑乘该自行车时骑乘者的膝盖将不致碰撞该龙头竖管,从而增加骑乘者的安全性;
2、于活动端处形成有一圆角,该圆角可增加其与该前叉立管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该前叉立管单一点承受过大应力,因此活动端的边角形成一圆角,套合环迫紧于前叉立管时活动端不致破坏该前叉立管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冠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冠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太阳耀斑数据观测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