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横流式水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11278.3 | 申请日: | 2010-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研;许大万;王剑峰;刘华军;刘云艳;刘心刚;付强;于荣枫;张世伟;赵长明;张鹏程;张永;王丰;王超;张军杰;朱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P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横流式 水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适应整车横流式水路结构而开发的发动机横流式水路结构,尤其是一种可以适应整车左右水室布置的新型发动机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从日本三菱引进的4G1/4G9两个系列的发动机,三菱整车搭载此两系列发动机均为上下式水路结构。此两系列发动机的水路结构不能搭载左右水室布置横流式水路结构的整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可以搭载左右水室结构整车的的发动机横流式水路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缸体上安装有进水管,发动机缸盖上装有进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补水管与进水管相接,放水嘴与出水管接头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只能搭载上下式水路结构整车的发动机基础上,开发出可以搭载左右水室布置横流式水路结构的整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7上安装有进水管5,发动机缸盖6上装有进水管接头1、出水管接头4,补水管3与进水管5相接,放水嘴2与出水管接头4相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管接头1、放水嘴2、补水管3、出水管接头4、进水管5、发动机缸盖6、发动机缸体7,其中补水管3一端与进水管5相连接,放水嘴2与出水管接头4相连接,发动机缸体7上装有进水管5,发动机缸盖6上装有出水管接头4;进水管接头1、进水管5、补水管3、发动机缸体7、发动机缸盖6、出水管接头4、放水嘴2构成发动机冷却水路。
其中补水管3与进水管5相连接的结构,放水嘴2与出水管接头4相连接的结构,主要作用为利于发动机水路排气和利于发动机水路快速补水。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水由进水管接头1、进水管5、进入发动机缸体7、发动机缸盖6,由出水管接头4流出。由于整车左右水室的横流式水路结构,导致出水管接头是整个水路的最高点,容易蓄积气体,所以需要在出水管接头的顶部增加放水嘴2,通往膨胀水箱。由于左右横流式水箱循环阻力大于上下水式水箱,需要在水泵前端增加补水管3,以实现快速补水。由于整车左右水室的横流式水路结构,导致出水管接头是整个水路的最高点,容易蓄积气体,所以需要在出水管接头的顶部增加放气接嘴,通往膨胀水箱;由于左右横流式水箱循环阻力大于上下水式水箱,需要在水泵前端增加补水口,以实现快速补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1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