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拳击训练机器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0876.9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4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超;张子明;范晋伟;孙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楼艮基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拳击 训练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拳击训练、健身及娱乐型机器人,为拳击运动员训练反应能力和体能、普通群众健身和娱乐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运动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身运动器械需求的不断提高,尤其在拳击训练和运动方面,亟待开发出一种既可作为专业拳击运动员训练用器械,而且可以面向大众,作为健身及娱乐的运动器械。可以通过击打左右打击板使机器人手臂产生直摆拳和扣押拳,达到训练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及提高体能的功能,并可作为人们娱乐健身的器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手动拳击训练机器人,可以通过击打左右打击板使机器人手臂产生直摆拳和扣押拳,使其不仅可作为专业拳击运动员训练用器械,而且可以面向大众,作为健身及娱乐的运动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手动拳击训练机器人,包括:拳击底座、拳击上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短腿和长腿;短腿、长腿通过轴连接在中心座上组成支撑腿;支撑腿外端安装地脚;立柱为训练机的下身支撑,用销轴安装在中心座上,支柱与立柱、横梁连接;
拳击上身包括:躯干、打击机构、以及设有凸轮曲柄的右手臂机构以及左手臂机构;上身躯干的下梁与打击板连杆的轴承相连,为固定打击板和连杆的支撑;中梁是打击板的限位,中梁下方的限位杆为打击板角度的调谐机构,通过调谐螺栓的伸长或缩短控制打击板的角度;上梁是固定左右臂的支撑同时还是复位弹簧一端的 固定架;打击机构,由打击板和连杆组成,打击板与连杆相连,打击机构通过连杆折弯处的轴孔,用销轴与轴承固定在躯干上。
前述的右手臂机构包括大臂和复位拉板;其中,大臂插入旋转摆动关节,定位环和凸轮曲柄固定在大臂上;大臂可在旋转摆动关节中旋转,并通过凸轮曲柄的凸轮使大臂围绕旋转摆动关节逆时针旋转;定位环和凸轮曲柄固定在大臂上,分别在旋转摆动关节两端,防止大臂轴向移动;复位拉板固定在旋转摆动关节上,用以连接拉紧弹簧;旋转摆动关节和拉紧弹簧分别固定在复位拉板的两端。
前述的左手臂机构包括小臂和大臂,小臂的首端固定拳套,末端用与大臂相连;大臂由四连杆组成,通过关节轴承和销轴连接在肩骨上,肩骨使四连杆形成了一个向内侧收紧的角度,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在斜块上;斜块使整个四连杆形成了一个相对铅垂平面的角度。斜块通过与躯干的上梁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拳击训练机,可以通过击打左右打击板使机器人手臂产生直摆拳和扣押拳,达到训练运动员的反应及体能功能,并可作为人们娱乐健身的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拳击训练机底结构座示意图;
图2为拳击训练机上身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拳击训练机躯干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短腿,2为中心座,3为拉板,4为长腿,5为横梁,6为支柱,7为地脚,8为立柱,9为小臂,10为打击板,11为大臂,12为轴承,13为连杆,14为肩轴,15为定位环,16为旋转摆动关节,17为限位轴,18为凸轮轴柄,19为复位弹簧,20为复位拉板,21为拉紧弹簧,22为拉杆,23为关节轴承,24为躯干,25为延长杆,26为斜块,27为肩骨,28为肱三,29为肱二,30为肘关节,31为缓冲垫,24-1为躯干下梁,24-2为躯干限位杆,24-3为躯干上身立柱,24-4为躯干中梁,24-5为躯干上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拳击训练机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底座部分:图1中1~8零件组成,短腿1、长腿4用销轴连接在中心座2上组成支撑腿。支撑腿外端安装地脚。立柱8是机器人的下身支撑,用销轴安装在中心座上,支柱6与立柱、横梁5以销轴连接,起到支撑立柱8的作用。
短腿1、长腿4用销轴连接在中心座2上组成支撑腿。支撑腿外端安装地脚。立柱8是机器人的下身支撑,用销轴安装在中心座上,支柱6与立柱、横梁5以销轴连接,起到支撑立柱8作用。
上身是机器人出拳动作的实现部分。按结构细分为以下4部分。
躯干部分:
上身躯干的下梁24-1与打击板连杆的轴承12用螺栓或焊接相连,是固定打击板10和连杆13的支撑。中梁24-4是打击板的限位,中梁下方的限位杆24-2是打击板角度的调谐机构,通过调谐螺栓的伸长或缩短达到控制打击板的角度。上梁24-5是固定左右臂的支撑还是复位弹簧一端的固定架。
打击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08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