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式轮速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50062.0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万国强;万国兴;张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1/00 | 分类号: | G01P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测量轮速的传感器,特别是一种被动式轮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高档轿车和高档卡车上所使用的传感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被动式传感器。被动式传感器,包括骨架、线圈、磁钢、套管、固定壳,骨架外设有线圈,固定壳下端设有容槽且磁钢位于容槽内,磁钢下端与骨架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壳上端分别设有插针,插针另一端的引脚分别穿过固定壳5从固定壳一侧穿出,引脚下侧设有引线槽,线圈正负极引线直接沿着引线槽与引脚联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引线与引脚联接时,无法将引线拉紧后与引脚联接,且在具体使用时,由于震动容易造成引线松动或者脱出引线槽,从而影响传感器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线圈正负极引线沿着多道线槽绕,然后与插针的引脚联接,防止引线松动或者脱出引线槽的被动式轮速传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包括骨架、线圈、磁钢、套管、固定壳,骨架外设有线圈,固定壳下端设有容槽且磁钢位于容槽内,磁钢下端与骨架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壳上端分别设有插针,插针的引脚分别穿过固定壳,且从固定壳一侧穿出,所述容槽外侧槽壁上设有长线槽、环槽和引脚一侧的短线槽,所述长线槽位于短线槽背面,长线槽下侧靠近线圈一侧分别设有两个线扣,长线槽上侧开口和短线槽下侧开口分别与环槽连通,线圈的正负极引线分别绕过线扣依次沿着长线槽、环槽和短线槽与引脚和联结。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线圈的正负极引线分别沿着长线槽至环槽处时,分别沿着左右两侧环槽至短线槽后与引脚联结。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固定壳、磁钢、线圈外套接有套管。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线圈至引脚之间的正负极引线连接为拉紧后联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有效防止引线松动或者脱出引线槽,有利于传感器的组装和封装,保证成品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被动式轮速传感器组装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4。被动式轮速传感器,包括骨架8、线圈7、磁钢6、套管13、固定壳5,骨架8外设有线圈7,固定壳5下端设有容槽且磁钢6位于容槽内,磁钢6下端与骨架8上端连接,所述固定壳5上端分别设有插针1和2,插针1和2的引脚3和4分别穿过固定壳5,且从固定壳5一侧穿出,其特征是:所述容槽外侧槽壁上设有长线槽11、环槽9和引脚3和4一侧的短线槽10,所述长线槽11位于短线槽10背面,长线槽11下侧靠近线圈7一侧分别设有两个线扣12,长线槽11上侧开口和短线槽10下侧开口分别与环槽9连通,线圈7的正负极引线分别绕过线扣12依次沿着长线槽11、环槽9和短线槽10与引脚3和4联结。所述线圈7的正负极引线分别沿着长线槽11至环槽9处时,分别沿着左右两侧环槽9至短线槽10后与引脚3和4联结。所述固定壳5、磁钢6、线圈7外套接有套管13。所述线圈7至引脚3和4之间的正负极引线连接为拉紧后联接。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实用新型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南科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50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