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二氧化锗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22450.6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袁琴;王铁艳;武鑫萍;莫杰;刘福财;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41/00 | 分类号: | C22B41/00;C01G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郭佩兰 |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纯 氧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含锗原料中提锗生产制备高纯二氧化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锗是一种稀有分散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为4×10-4%,主要赋存于有色金属矿、煤矿中,除了非常少的锗石矿外,几乎没有单独的锗矿。提取锗的原料主要有各种金属冶炼过程中的锗富集物、含锗煤燃烧产物和锗加工的废料。
二氧化锗是一种固体白色粉末,化学式GeO2,分子量104.59。在常温下水中溶解度4g/L,不跟水反应,可溶于浓盐酸生成四氯化锗,也可溶于强碱溶液,生成锗酸盐。高纯GeO2主要由高纯GeCl4水解制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GeCl4+2H2O=GeO2+4HCl+Q
水解工序是保证锗产品质量、产量的关键工序。从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高纯GeCl4与纯水混合,会生成HCl和溶解度很低的GeO2,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必须要对水解过程进行冷却,才可以使反应进行得完全彻底,获取较高的水解直收率。
传统的工艺采用石英材质或PVC作为水解容器,向水解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后,采用冰盐水作为冷却介质,搅拌,冷却到一定温度,缓慢加入GeCl4进行水解反应。加料完毕,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负压抽取上层水解母液后,向水解桶中加入纯水,搅拌,清洗,负压抽滤清洗后的混合物,同时进行固液分离,之后使用烘箱将含水量20%左右的湿GeO2烘干。
缺点:生产设备密封不严,水解产生的强腐蚀性气体HCl,长期腐蚀各种设备,尤其是搅拌桨电机皮带传动机械装置,导致转速不匀,振动很大,噪声较大,粉尘等杂质易进入产品中,影响质量。反应产物采用负压抽取,残留多,影响下一批次的产品水解程度。水解容器石英玻璃桶或PVC塑料容器容易裂纹和破损,导致GeO2跑、冒、渗造成损失。固液分离采用负压抽滤工艺,人员劳动强度大,工艺时间长,四氯化锗水解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高纯GeO2生产中存在的设备腐蚀严重、产量有限、生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一种以含锗原料制备高纯GeO2的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高纯GeO2的生产方法包括:对含锗原料的检测、高温焙烧处理、氯化蒸馏、复蒸、精馏提纯而得到高纯GeCl4、水解GeCl4制备GeO2、对水解产物的洗涤、离心分离、微波烘干和罐装后得到高纯GeO2产品。
本发明中的高温焙烧处理工艺:首先对含锗废料进行取样检测,确定其中的含锗量,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加入纯碱的量(锗晶体废料与纯碱质量比1∶1.5~1∶2),之后将锗晶体废料与纯碱放入球磨机中球磨,当两者充分混合后将混合物放入焙烧炉中进行高温焙烧,使废料中的金属锗转变为锗酸盐的形式。并控制焙烧温度(500~650℃)和焙烧时间(5~6h),避免产生酸不溶型的二氧化锗晶体,经过本工艺处理后可使金属锗转化率达到99%以上;
本发明中的氯化蒸馏工艺:使用搪瓷蒸馏釜作为反应容器,将焙烧产物与工业盐酸(30-35%)按固液比1∶4~1∶8(锗原料重量:盐酸体积)加入蒸馏釜内,并加入浓硫酸(体积为盐酸的2%~5%)和三氯化铁(盐酸重量5%~10%)以提高盐酸的浓度,加入氧化剂MnO2氧化锗原料中的低沸点杂质,使一部分杂质在蒸馏的过程中与GeCl4分离,氯化蒸馏时的锗利用率可达到98%以上;
本发明中的复蒸提纯工艺:采用搪瓷蒸馏釜作为反应容器,将粗GeCl4与分析纯盐酸按1∶1~1∶2(体积比)加入反应釜内,加热使之共沸,并加入氧化剂MnO2(四氯化锗重量1%~3%)氧化与GeCl4沸点相近的杂质,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两次复蒸提纯,制备初级提纯的粗四氯化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