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丹参注射液醇沉上清液中水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9126.0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瞿海斌;程翼宇;龚行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丹参 注射液 醇沉上清液 中水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电导率快速测定丹参注射液醇沉上清液中水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和脑缺氧,还可以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神经性耳聋、白噻氏综合征、结节性红斑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等。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咖啡酸、丹酚酸A和丹酚酸B等。
丹参注射液主要生产步骤由提取、醇沉、水沉、脱炭和配制等数个工艺组成。乙醇沉淀是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除杂步骤,具有很强的除杂能力。乙醇沉淀不仅可去除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也可以部分去除小分子糖类、盐类、鞣质和色素等。对于丹参注射液而言,醇沉是紧接于丹参注射液提取工段之后的除杂步骤,除杂质的量很大,对于最终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醇沉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初始料液密度、加入乙醇的浓度、加入乙醇的量、冷藏温度和pH值等。但是一般认为,醇沉过程通过加入高浓度的乙醇,使得体系中水含量明显下降,溶剂极性较小,从而使得水溶性较大的杂质由于溶解度降低而除去。由于杂质溶解度和上清液中水含量的改变直接相关,所以醇沉上清液中的水含量对最终除杂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丹参注射液醇沉上清液中水含量进行快速监测和优化控制,可提高丹参注射液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常用的水含量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或电位滴定法测定。所用设备昂贵,分析时间也较长,而且分析过程还需要消耗多种化学试剂,无法适用于工业生产中水含量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测定丹参注射液醇沉上清液中水含量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测定待用乙醇的水含量(WA)、电导率(GA)及提取浓缩液水含量(WCS)、电导率(GCS),水含量是指水的质量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电导率用电导率仪测定,单位是 ;
为了保证除杂效果,生产中常采用二次醇沉的办法。丹参注射液第一次醇沉前的药液称为“提取浓缩液”,第二次醇沉前的药液称为“一次醇沉浓缩液”。
提取浓缩液的水含量(WCS)测定 将提取浓缩液用水或已知水含量的一定浓度乙醇液进行定量稀释,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按标准曲线法计算稀释样本中水含量,并将该值扣除稀释时加入的水,得提取浓缩液的水含量。
电导率测定 室温下将电导率仪的探头直接插入待用乙醇或者提取浓缩液中,即可测得电导率,分别记为GA和GCS,单位是。
待用乙醇中的水含量(WA)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直接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按标准曲线法计算待用乙醇中水含量。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定不同质量的去离子水,用色谱纯的甲醇稀释,制成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水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分别取约50μL不同浓度的标准水溶液,用微量进样器加入电位滴定仪中,称量加入的溶液质量。分别用卡尔费休试剂进行滴定,将加入的水量与试剂的消耗量进行线性回归得水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2)以电导率为X,水含量为Y,确定醇沉过程中上清液水含量与电导率变化的关系;
醇沉过程中上清液水含量与电导率变化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其操作线方程式为。公式中和是待定参数。
和的值分别由下列公式确定:
(1)
(2)
确定和的具体数值之后,即可建立水含量与电导率变化关系的操作线。
(3)未知醇沉上清液样品中的水含量的快速测定:
用电导率仪测定丹参注射液生产中第一次醇沉或者第二次醇沉上清液未知样品的电导率值(GS),然后将GS作为X值代入之前建立的操作线方程式,计算得到的Y值就是上清液中的水含量(WS)。
本发明所测定的丹参注射液醇沉上清液,既包括第一次醇沉产生的上清液,也包括第二次醇沉产生的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