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能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08565.X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其荣;丁传雨;陈巍;杨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G3/02;C05F17/00;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能 防治 马铃薯 青枯病 拮抗 及其 微生物 有机肥料 | ||
1.一株能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拮抗菌,该菌株I-23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日期 2010年9月14日,保藏号为CGMCC NO.4159 ;
I-23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为:革兰氏染色阳性G+,细胞为杆状,芽孢中生,过氧化氢酶阳性,淀粉水解阳性,V.P.反应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纤维素分解阴性,明胶水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试验阳性,不能利用柠檬酸盐,能产氨,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木糖、L-阿拉伯糖、甘露糖只产酸。
2.用权利要求1所述拮抗菌生产的防治马铃薯青枯病微生物有机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有机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中拮抗菌和I-23含量在1×108 cfu·g-1以上、全氮质量比含量为4~5%,全氮中质量比90%以上为有机氮,总氮磷钾养分质量比为6~10%,有机质质量比含量为30~35%。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微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包括:
1)将拮抗菌I-23接种到改良牛肉膏液体培养基,分别进行发酵生产,发酵生产的条件为:培养温度范围30~35℃,搅拌速度为180~300 rpm,发酵中后期形成芽孢,使发酵液中含菌或芽孢量≥1×1010 cfu·ml-1;
2)将拮抗菌I-23与腐熟后的猪粪堆肥和菜粕微生物酶解物的混合物进行固体发酵,每吨固体有机物料中加入拮抗菌液50L,固体发酵过程中每天翻堆1次,使固体发酵温度不超过50℃,一般发酵5天后结束,使拮抗菌含量达到1×108 cfu·g-1以上,获得含有拮抗菌I-23的微生物有机肥,将该种微生物有机肥在温度不超过60℃的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0%,包装出厂即为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机肥料,其中:
腐熟后的猪粪堆肥:发芽指数为98%以上,有机质质量比含量≥35%,有机氮质量比含量为1.2~2%,含水量质量比25~30%;
菜粕微生物酶解物的制备方法:将保藏号为CGMCC NO.1543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菌株37-1发酵液加入到菜粕原料中,调节含水量55-65%和pH 6.0-7.5,进行开放式固体发酵,待发酵温度上升至50℃时立即开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使堆温始终维持在35-50℃共5天,固体发酵开始后,堆物的pH会不断上升,每次翻堆时用含酸液体调节含水量和pH,使它们分别维持在55-65%和6.0-7.0,发酵终止时再用含酸液体进行喷洒,直至堆物pH调整为5.0左右,再进行低温干燥或自然凉干,即为菜粕微生物酶解物;
腐熟的猪粪堆肥和菜粕微生物酶解物的混合物制备方法:将腐熟的猪粪堆肥与菜粕微生物酶解物按体积比50~70%∶50~30%的比例充分混合,并后熟2-3天,后熟过程中翻堆2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微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其中步骤1)所用改良牛肉膏培养液配制方法为:
牛肉膏2g、玉米粉5g、麸皮5g、土豆淀粉5g、NaCl 5g,定容至1000 ml,pH值调至7.2-7.4,121℃灭菌20 min。
6.权利要求2或3所述微生物有机肥料在防治马铃薯青枯病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56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