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于发动机挺杆盖板处的油气预分离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7179.9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伟;陈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于 发动机 盖板 油气 分离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预分离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一缸一盖的发动机并设于发动机挺杆盖板处的油气预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一缸一盖的柴油发动机(即一个气缸一个单独缸盖的柴油机)来说,由于受空间结构的限制,现有的油气分离技术是从机体上钻一个孔,然后直接通过外部的油气分离器直接分离,其缺点是:由于是直接从机体中引气,因而油气中的油含量的浓度相对较高,而如此高浓度的油气直接通过外部的油气分离器分离,则会使油气分离不彻底,而且机油耗较高,相对来说油气分离器的寿命将缩短。目前急需设计一种针对一缸一盖发动机的油气预分离结构,使得在油气分离的前端对油气进行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针对一缸一盖的发动机通过在发动机挺杆盖板处设计油气预分离结构实现油气在进入外部的油气分离器之前进行预处理,使得油气分离更为彻底并有效提高外部油气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种设于发动机挺杆盖板处的油气预分离结构,用于一缸一盖发动机的油气预分离,油气预分离结构由挺杆室盖板和迷宫盖板围合而成,该围合的空间形成油气预分离的迷宫流道;迷宫流道内设导流板以及油气进口、气体出口和液态油出口;来自发动机气缸体及曲轴箱中的油气从油气进口进入,通过导流板的作用使油气的一部分凝结成液态油滴从液态油出口流出并回流至发动机气缸体,剩余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流至发动机机体以外。
优选地,迷宫流道的内部结构与挺杆室盖板一体铸造成型。
优选地,迷宫流道的油气进口设于流道的上端和两侧,设于流道上端的为第一油气进口,设于流道两侧的为第二油气进口。
优选地,导流板包括“一”字形导流板和L形导流板,“一”字形导流板设于第一油气进口的下端,L形导流板设于流道中部并相对于流道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迷宫盖板两侧钻有多个便于液态油滴回流的小孔。
优选地,挺杆室盖板上、迷宫流道的四个端角处设有迷宫盖板安装平面,迷宫盖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平面上,安装平面的高度设置用于控制所述迷宫流道的空间厚度。
优选地,安装平面的高度距迷宫流道内腔底面的距离为15至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迷宫流道的内部结构与挺杆室盖板一体铸造成型,配合迷宫盖板的包封,实现了一缸一盖的发动机油气预分离;
2、迷宫流道内导流板的特殊结构设计可有效提高油气的凝结效率;
3、迷宫盖板上的小孔设计更有利于油滴的凝结;
4、迷宫盖板安装平面的高度设置可有效控制迷宫盖板与不同位置处导流板的间隙值以及回油流通面积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挺杆室盖板处油气预分离结构安装后的主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油气进出口的气液流向);
图2是本发明油气预分离结构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挺杆室盖板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油气预分离结构迷宫流道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油气流向);
图6是本发明迷宫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油气预分离结构迷宫流道立体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挺杆室盖板安装螺栓,2-挺杆室盖板,21-第一油气进口,22-第二油气进口,23-液态油出口,24-迷宫盖板安装平面,25-气体出口,26-L形导流板,27-“一”字形导流板,3-挺杆室盖板垫片,4-迷宫盖板,41-小孔,5-迷宫盖板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设于发动机挺杆室盖板2处的油气预分离结构,用于一缸一盖发动机的油气预分离。该油气预分离结构由挺杆室盖板2和迷宫盖板4围合而成,该围合的空间形成油气预分离的迷宫流道(如图5所示)。挺杆室盖板2通过挺杆室盖板垫片3由螺栓1安装在发动机机体(图中未示出)上。迷宫盖板4通过螺栓5安装在挺杆室盖板2上,而挺杆室盖板上铸有迷宫结构,迷宫盖板将该迷宫结构包封形成上述迷宫流道,对机体内的含油气体进行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7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