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声屏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3699.2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方;傅大放;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E01F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屏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保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吸收和降低道路交通和铁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新型生态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噪声对城镇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在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高架道路上车速快、流量大,对道路周边住宅与办公等造成很大噪声和粉尘污染。声屏障被广泛应用到控制道路噪声上。传统声屏障主要利用金属与塑料板材进隔音防护。传统声屏障忽视了吸音性、生态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设计,造成隔音降噪效果较差、造型单一、对粉尘污染无效等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声屏障吸音效果差,景观效果不理想,极易染尘,而传统生态绿色声屏障则需要用泥土作为植物基质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较好景观效果,综合利用雨水的无土型植物吸尘生态声屏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声屏障,包括:内设钢筋网的陶粒声屏障主体,在陶粒声屏障主体上设有降噪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突破传统声屏障形式,通过吸声体、降噪植物和声屏障主体的吸声陶粒骨料,形成三重吸音作用。
通过顺序排列于陶粒声屏障主体的降噪单元,形成均匀分布于声屏障主体上的“吸声体”阵列。在吸声腔中填充超细玻璃棉毡、矿棉毡、沥青玻璃棉毡等多孔材料,本发明优先选用吸声陶粒可达到优良的吸声效果。
在种植腔内种植的植物可通过植物叶片、根、茎的折射、反射、吸收形成声学上的“软边界”,对低频声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声屏障的主体混凝土结构采用吸声陶粒作为骨料,这样主体结构可以通过陶粒具备一定的吸音效果。
三种吸声结构结合,形成比传统声屏障的单一吸声或隔声作用效果更明显的声屏障。
2.降噪单元依向上或向下顺序排列于陶粒声屏障主体,形成了均匀分布于声屏障主体上的吸声体阵列。同时这种倾斜孔洞中填充吸声陶粒到水平位置的结构可以充分增加吸声体与声音的接触面积,使吸音效果达到最好。
3.由于采用了陶粒混凝土作为主体材料,声屏障主体强度可以达到30.5~40.0Mpa。陶粒混凝土密度为1100~1800kg/m3,而相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的密度却高达2600kg/m3,由此本发明设计高度可以增加30%左右,提高隔音效果。同时主体也可通过陶粒作用起到一定吸声效果。
4.声障立面种植层形成生态群落有较好的生态观赏性,缓解公路司机的行驶疲劳;选择对粉尘和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绿色植物可以降低公路周边污染情况。
5.种植层采用非传统的无土种植技术,所以没有土壤流失污染;
6.植物所需水分优先应用天然雨水,节能环保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I-I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1、声屏障主体 2、孔洞底板 3、合成纤维毛毯 4、隔水板 5、吸声腔 6、透水孔 7、种植腔 8、侧板 9、排水管 10、钢筋网 11、集水槽 12、竖直导水管 13、水平导水管 14、布水管 15、软式透水管 16、降噪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态声屏障,包括:内设钢筋网10的陶粒声屏障主体1,在陶粒声屏障主体1上设有降噪单元16。所述的降噪单元16包括:分布有透水孔6的底板2,在底板2上设有由隔水板4分割形成吸声腔体5和内填吸声陶粒的种植腔体7,在吸声腔5内填充有吸声陶粒,在种植腔体7内的吸声陶粒上覆盖有合成纤维毛毯3,在合成纤维毛毯3上种植有花草。在底板2上设有侧板8且侧板8与隔水板4、底板2垂直。
在声屏障主体1顶部设置用于收集雨水的集雨槽11及立于声屏障主体1外侧的竖直导水管12,竖直导水管12的上部与集雨槽11底部相通,在竖直导水管12的下部连接有水平导水管13且竖直导水管12的下部与水平导水管13的一端连接,在水平导水管1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布水管14,所述水平导水管位于13位于集雨槽11与顶层降噪单元之间。在底层降噪单元上设有横向贯通的软式透水管15及与软式透水管15相连的排水管9。
下面对本发明作出更为详细地描述:
吸声体设计:
吸声体的设计,可以分两个方面,选择材料和确定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6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浇混凝土成型基础桩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贝雷架吊装专用拆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