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麻仁榄仁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2660.9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6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德亨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麻仁 榄仁乳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麻仁榄仁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火麻仁作为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一种植物原料食品,尤其在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广西巴马县和广东地区食用较普遍。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去壳火麻仁含蛋白质34.6%,脂肪46.5%,以及11.6%的碳水化合物。火麻仁是一种容易消化的,不含谷蛋白的极好的膳食性蛋白质来源。它的总蛋白质含量为34.6g/100g,与核桃仁相当,而多于坚果,其他种子,牛奶制品、肉、鱼或家禽的蛋白质含量。火麻仁蛋白质为人类提供一种比例非常均衡的10种必需氨基酸组合,精氨酸(123mg/g蛋白质)和组氨酸(27mg/g蛋白质)的含量高,这两种氨基酸都对儿童期的生长非常重要,还含有合成必须的酶所需要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16mg/g蛋白质)。火麻仁蛋白质亦含有对骨骼肌代谢非常重要的支链氨基酸。
花生又名花生的种子(俗称花生仁或花生米)金果,长寿果、长果、番豆、金果花生,无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作各种营养食品。
中国专利申请号96103808.X的文件公开了一种火麻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该饮料的主要成份为火麻仁和低聚果糖;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29541.1的文件公开了一种火麻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火麻仁和炼奶为主要原料,添加有适量的白糖、乳化剂和稳定剂。上述两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火麻仁饮料,均以火麻仁作为唯一的植物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源,营养成分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没有以火麻仁和榄仁作为原料制备的饮料,而且由于现有的火麻仁饮料工艺不成熟,得到的浆料颜色黑暗、味苦,影响了消费者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营养丰富、纯正、洁白、清香滑口的火麻仁榄仁乳饮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火麻仁榄仁乳饮料,每100份饮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火麻仁 6-12份
榄仁 6-12份
乳化剂 0.1-0.6份
甜味剂 5-30份
增稠剂 0.01-0.08份
水 余量。
进一步,每100份饮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火麻仁 8-10份
榄仁 6-9份
乳化剂 0.15-0.5份
甜味剂 10-20份
增稠剂 0.02-0.06份
水 余量。
更进一步,每100份饮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火麻仁 8份
榄仁 6份
乳化剂 0.3份
甜味剂 15份
增稠剂 0.05份
水 余量。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酸酐脂肪酸酯和卵磷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
其中,所述甜味剂为单糖、多糖、糖醇和寡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
其中,所述增稠剂为琼脂、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丙二醇酯和淀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火麻仁榄仁乳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火麻仁用脱壳机去壳,加水煮沸并保温10-40min,沥干水分后,将火麻仁与水以1:1-2的比例进行研磨,用100-200目筛过滤得到火麻仁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德亨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德亨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收性物品的远程检测系统
- 下一篇:用于视频信号转换装置的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