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修复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7136.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范云滩;许志升;王庆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6082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修复 余热 锅炉 鳍片管 模块 缺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修复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缺陷的方法,属于发电工业及附属设备技术领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西气东送和海外引进LNG,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开始大量的投入生产运行。同时,由于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与联合循环机组配备的余热锅炉绝大部分是国内厂家引进国外技术后生产的。按照国外的相关理念,鳍片管受热模块为一次性设备,寿命期内一般不会发生泄漏,因此在国外并无鳍片管受热面缺陷的修复技术和记录。然而,按照余热锅炉在国内这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鳍片管受热面发生泄漏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这几年国内电厂发生缺陷来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鳍片管受热面发生泄漏:
1)与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配置的大型余热锅炉为国内首次引进国外技术设计和制造,消化和创新能力不足,必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未充分考虑燃机排气流速较大而引起前几个模块(特别是模块1)的振动及摩擦问题。易引起受热面管子碰伤和泄漏;对余热锅炉与燃机运行特点不清楚,设计过于理论化,导致工作介质流量分配不均匀,易引起超温爆管;按国外标准全盘引进,与国内现行标准有差异,无法进行充分的预防性检查,易发生意外泄漏事故等。
2)国外机组均为带基本负荷运行方式,而我国则是长期两班制运行,为国际首创,启动、停机速度与升、降负荷的速度比燃煤机组快得多,温度变化速率很大,对材料与结构特性(如全部受热面管子均密布螺旋鳍片)的考验大,温度交变应力、疲劳破坏等引发的新问题将不可避免。
3)材料问题:为满足余热锅炉的运行参数要求,保证锅炉寿命和质量,在国内现有材料技术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我国锅炉生产厂家在制造余热锅炉时均使用国外进口材料。然而进口材料因为生产方式和产地等因素,会出现材料性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造成鳍片管受热面发生缺陷。
4)余热锅炉制造企业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吸收与消化不够,造成鳍片管模块存在制作安装缺陷,生产运行中发生泄漏。
在现有技术中,余热锅炉本体受热面采用N/E标准设计模块结构,共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垂直布置的顺列螺旋鳍片管和进出口集箱组成,以获得最佳的传热效果和最低的烟气压降。燃气轮机排出的烟气通过进口烟道进入锅炉本体,依次水平横向冲刷各受热面模块,再经出口烟道由主烟囱排出。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本锅炉沿宽度方向各个受热面模块均分成三个管屏模块,每个模块设计沿着烟气流向设计了8-16排鳍片管子,管子均采用开齿螺旋鳍片管结构,各模块管与管之间(包括鳍片)连接紧密,鳍片的间隙不足5mm。每个管屏都是悬吊在横梁上,模块的顶部和底部集箱装设了烟气挡板,防止烟气短路。
此种结构就给鳍片管模块的检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鳍片管密集布置,管与管间距离相当小。由于受热面鳍片间隙不足5mm,非但工具无法深入,连视线也会被遮挡,一旦鳍片管模块发生泄漏,确认发生缺陷管道位置、进行割管、焊接和金检工作难度相当大。万一在不利位置(模块中间)出现爆漏,则无良策可施,只能按照安装阶段的方法进行处理(需吊出模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检修时间非常长,基本长达半个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缺陷进行修复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修复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缺陷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无需进行模块吊装,可实现快速剥除鳍片,且不会对鳍片管管身造成损伤;能够更快切割缺陷管段,并能够在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内实现充氩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快速修复余热锅炉鳍片管模块缺陷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判断鳍片管模块的缺陷管的位置:第一步:通过炉外目视检查及运行数据分析,先判断漏点所属系统或模块,确定外围应切割的管道;
2)剥除受热管鳍片,找出缺陷管的具体位置:首先,用切割机平行受热管径向切割鳍片,无需切到鳍片根部,只需管子径向切割到鳍片约4/5深度即可;用短钢钎沿管径轴向敲击鳍片,鳍片松脱后用手钳拔起夹出;剥除鳍片形成约4cm空隙后,用钢钎沿管壁往下敲击鳍片,鳍片会自然松脱,再用手钳取出松脱的鳍片,清理完鳍片后找出缺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7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工考试操作架
- 下一篇: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