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组电源转换单相逆变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5185.7 | 申请日: | 2010-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5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平;杨东军;张艳芳;李磊;位俊雷;张守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研铁路电气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组 电源 转换 单相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电源转换装置,特别是一种供动车组使用,把来自DC110V系统的电源转换为AC230V的电压为各车供电,为乘客用电插座供电的单相逆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的单相逆变器大多采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该芯片进行算法处理速度有限,外围开关量接口较少,必须应用其他芯片扩展来进行配合,在设计上增加难度和复杂性。一般单相逆变器采用SPWM技术来进行逆变控制,该技术的缺点是开关频率较高,对于功率器件的选型参数要求较高。同时过高的开关频率开关损耗过大,发热量较大,所以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功能完善,高技术性能的单相逆变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车组电源转换单相逆变器,所述的逆变器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的IGBT模块,其中,IGBT模块的直流端通过充电机提供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经过EMI滤除进线干扰后,接入直流电抗器L1和防反二极管D1输入给预充电接触器K2和主接触器K1,预充电接触器K2上串接有充电电阻R1后与主接触器K1并联,直流端还接有支撑电容C1、功率电阻R2、电压传感器TV1、TV2、电流传感器TV1以及风扇M;在IGBT模块的交流端接入升压变压器T1以及电压传感器TV3;变压器T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PT100,散热器设置有热敏电阻NTC,温度传感器PT100、热敏电阻NTC、电压传感器TV1、TV2、TV3、电流传感器TA1的信号传给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输出PWM信号控制IGBT模块,并控制接触器K1、K2。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出端接有EMI滤除干扰。
优选的是:所述的充电机提供77V-137.5V直流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的充电机提供110V直流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的逆变器输出230V交流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作为整个逆变器的控制器和处理器。功率器件采用IGBT,采用倍频式SPWM技术,该技术可以使功率开关器件IGBT工作在较低的开关频率,输出倍频后可以进一步降低了输出谐波分量,能够缓解谐波抑制与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和产品效率之间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单相逆变器的技术性能,使其控制精度更高,功能更完善。采用倍频式SPWM技术降低了开关频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整机的效率,温升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动车组电源转换单相逆变器,所述的逆变器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的IGBT模块,其中,IGBT模块的直流端通过充电机提供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经过EMI滤除进线干扰后,接入直流电抗器L1和防反二极管D1输入给预充电接触器K2和主接触器K1,预充电接触器K2上串接有充电电阻R1后与主接触器K1并联,直流端还接有支撑电容C1、功率电阻R2、电压传感器TV1、TV2、电流传感器TV1以及风扇M;在IGBT模块的交流端接入升压变压器T1以及电压传感器TV3;变压器T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PT100,散热器设置有热敏电阻NTC,温度传感器PT100、热敏电阻NTC、电压传感器TV1、TV2、TV3、电流传感器TA1的信号传给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输出PWM信号控制IGBT模块,并控制接触器K1、K2。所述的输出端接有EMI滤除干扰。所述的充电机提供77V-137.5V直流电源。所述的充电机提供110V直流电源。所述的逆变器输出230V交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研铁路电气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四研铁路电气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5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多功能双效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
- 下一篇:蓄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