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93913.0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于英;李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D25/06 | 分类号: | F16D25/06;F16D25/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换挡 变速器 离合器 缓冲 活塞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缓冲活塞制造技术领域,一种应用于汽车的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换挡变速器采用的是液压动力操作,但由于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液压传动系统刚度较大,一旦液体充满液压缸,消除结合元件摩擦片间隙后,油压便瞬时升高,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
(1)产生换挡冲击,使传动系产生较大的动载荷,加剧零件的磨损;
(2)摩擦片结合初期滑摩功率过大,摩擦片表面温升过快,容易产生翘曲变形,形成烧损;
(3)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专利文献1:CN101065594A,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活塞机构。该离合器活塞机构受压面外径设置为大于离合器推压部的直径,可以获得较大的作用力,且所需的成本较低。但采用该结构,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所受的接合压力为定值,无法获得最佳的力矩增长特性,造成较大的换挡冲击,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专利文献2:CN101520072A,公开了一种带有双面积活塞的离合器。该双面积活塞机构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活塞组成,两个独立调节的控制阀分别为两活塞供油,通过改变控制阀供油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离合器摩擦片接合特性。但该结构由两个独立活塞和两个独立调节的控制阀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发明一种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采用此结构可以改善离合器摩擦力矩增长特性,减小传动系的冲击载荷,改善摩擦片结合过程的温度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改善离合器摩擦片力矩增长特性,减小汽车动力换挡变速器使用过程中的换挡冲击,改善汽车乘坐舒适性、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其关键在于:缓冲活塞装在油缸中,缓冲活塞与油缸之间有内、中、外三道油封,中油封将缓冲活塞进油侧面分隔成两个工作面,工作面与油缸围成A腔和B腔。在不同的活塞行程,不同的油腔充油工作。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包括外油封、中油封、A腔、内油封、进油口P1、单向阀、油缸、缓冲活塞、节流孔、节流间隙Δ和B腔;缓冲活塞装在油缸中,缓冲活塞与油缸通过外油封、中油封、内油封三道油封密封;缓冲活塞采用台阶状双层结构,缓冲活塞的外缘通过外油封与油缸密封,中油封设于缓冲活塞台阶的外缘与油缸之间,中油封将缓冲活塞的进油侧面分隔成两个工作面,缓冲活塞的内缘通过内油封与油缸密封;两个所述工作面与油缸分别围成A腔和B腔; A腔、B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节流孔、节流间隙Δ相通,单向阀为B腔到A腔单向导通;A腔通过进油口P1与离合器缓冲活塞的控制油路相通,进油口P1开设在油缸内侧、与A腔相通。
A腔通过进油口P1与控制油路相通,进油口P1开设在内油封之前。A腔通过内油封和中油封实现与缸体的密封,通过中油封实现与B腔的隔离。A腔、B腔之间通过单向阀、节流孔、节流间隙Δ相通,单向阀、节流孔、节流间隙开设在中油封之后。B腔通过中油封和外油封实现与缸体的密封。当离合器结合时,油液由A腔流向B腔,单向阀截止,A腔、B腔通过节流孔相通。当离合器分离时,油液由B腔流向A腔,单向阀工作,A腔、B腔通过单向阀相通。
按照上述组装成的动力换挡变速器离合器缓冲活塞机构其工作过程如下所述:中油封将缓冲活塞进油侧面分为两个面,当离合器结合时,可分成两个阶段。第1阶段经过主调压阀和控制阀的油液具有P1的压力,进入A腔,然后通过节流孔d再经过节流间隙Δ两次节流后进入B腔,在此瞬间,B腔压力明显低于A腔,此时可近似认为只有A腔工作,作用力仅是两腔全部工作时的一部分。第2阶段当缓冲活塞行程等于消除的离合器片的自由间隙时,节流孔d直接通向B腔,油液不再受节流间隙Δ的二次节流作用,油缸中的压力等于P1,此时由于缓冲活塞腔容纳油液的容积增加,缓冲活塞行程速度放缓,使得换挡平稳,同时作用力迅速增加。当离合器分离时,B腔的油液通过单向阀和节流孔d迅速排油,使离合器片能迅速分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缓冲活塞采用台阶状双层结构后,A腔和B腔配合工作,提高了换挡性能,使换挡平稳并且缩短了离合器的滑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3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OPP生产线配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式粉料自动混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