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闪烁体补偿型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9044.4 | 申请日: | 201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欧阳晓平;全林;刘金良;张忠兵;余小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02 | 分类号: | G01T1/202;G01T1/20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2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闪烁 补偿 脉冲 射线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辐射探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于脉冲X射线强度绝对测量的闪烁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强度和数目是脉冲X射线源和辐射场的主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决定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测量X射线绝对强度、数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成为脉冲X射线研究的核心内容。获得脉冲X射线辐射场的绝对强度、数目,要求准确知晓脉冲X射线源的能谱以及探测装置对不同能量X射线的响应(灵敏度)。然而,到目前为止,精确测量脉冲X射线源和辐射场的能谱技术上依然存在极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脉冲X射线的绝对强度和数目等参数,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探索和建立能量响应(灵敏度)不随X射线能量变化的脉冲X射线探测技术原理和系统结构,研制出能量响应平坦的探测装置。由于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截面与能量密切相关,要研制在较宽能谱范围内探测灵敏度恒定不变(能量响应平坦)的探测装置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课题,也是脉冲X射线辐射场绝对测量一直想攻克的难题。
常见的一些探测装置并不具备能量响应平坦的特性,例如X射线二极管、半导体探测装置以及普通的闪烁探测装置均被用于脉冲X射线源强度探测方面研究,由于脉冲X射线源通常具有较宽的能量分布,这些探测装置测量结果直接反应的是剂量和剂量率,X射线辐射场强度需要根据辐射场能谱分布及探测装置能量响应回推,然而脉冲X射线能谱测量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通常根据轫致辐射理论谱来换算,由于实际的能谱分布与理论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计算得到的强度起伏很大,难以满足目前强度绝对测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探测装置探测灵敏度不稳定、无法满足射线强度绝对测量的需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闪烁体补偿型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双闪烁体补偿型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它包括中空的金属外壳5、设置在金属外壳两相对端的入射窗6和出射窗7、探测部件以及光电探测器8,所述探测部件设置在金属外壳5、入射窗6和出射窗7围成的空腔10内,所述光电探测器8通过金属外壳上设置的孔与空腔1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部件包括无机薄膜闪烁体2和有机薄膜闪烁体3,所述无机薄膜闪烁体2设置在入射窗6内侧,所述有机薄膜闪烁体3设置在出射窗7内侧。
上述无机薄膜闪烁体2与入射窗6之间设置有吸收片1。
上述有机薄膜闪烁体3与出射窗7之间设置有背散射片4。
上述无机薄膜闪烁体2为掺杂氧化锌晶体,其厚度为0.1~0.5mm。
上述掺杂氧化锌晶体为ZnO:In或ZnO:Ga。
上述有机薄膜闪烁体3为塑料闪烁体,其厚度为0.05~0.5mm。
上述吸收片1为铁、铜、镍、锌或银金属薄膜材料,其厚度为10~200μm。
上述背散射片4为银膜,其厚度为50~200μm。
上述光电探测器8为半导体型光电探测器、光电倍增管或光电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利用有机薄膜闪烁体及无机薄膜闪烁体在几十到几百keV的X射线能谱响应互补原理,将两种薄膜闪烁体进行组合,形成补偿型闪烁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对能量几十至几百keV区间的X射线灵敏度响应平坦,且具有较快的时间响应,可用于该能量段脉冲X射线辐射场强度的绝对测量。
2、本发明采用了时间响应较快的闪烁体材料,例如ZnO:In及ZnO:Ga时间响应可达到亚纳秒,且超快的有机塑料闪烁体时间响应也在亚纳秒,通过配备超快的光电器件,该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时间响应可达到亚纳秒水平,能满足超快脉冲X射线的测量需求。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该能段稳态X射线辐射场的强度测量。
3、本发明在入射窗和无机闪烁体之间设置吸收片,在出射窗和有机闪烁体之间设置背散射片,通过改变材料、调整其厚度,可对探测器能量平坦响应的能量区间进行调节,提高能量响应平坦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闪烁体补偿型脉冲X射线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有机薄膜闪烁体对X射线的能量响应相对曲线;
图3为无机薄膜闪烁体对X射线的能量响应相对曲线;
图4为本发明补偿结构下探测装置对X射线的能量响应归一曲线;
附图标记如下:1-吸收片,2-无机薄膜闪烁体,3-有机薄膜闪烁体,4-背散射片,5-金属外壳,6-入射窗,7-出射窗,8-光电探测器,9-光电探测器外壳,1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9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接分析固体样品的气相色谱进样装置
- 下一篇:粮堆湿热传递规律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