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84692.0 | 申请日: | 201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荆建芬;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G1/02 | 分类号: | C09G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 代理人: | 李佳铭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机械抛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互连技术的标准在提高,一层上面又沉积一层,使得在衬底表面形成了不规则的形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一种平坦化方法就是化学机械抛光(CMP),CMP工艺就是使用一种含磨料的混合物和抛光垫去抛光一硅片表面。在典型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中,将衬底直接与旋转抛光垫接触,用一载重物在衬底背面施加压力。在抛光期间,垫片和操作台旋转,同时在衬底背面保持向下的力,将磨料和化学活性溶液(通常称为抛光液或抛光浆料)涂于垫片上,该抛光液与正在抛光的薄膜发生化学反应开始进行抛光过程。
对于多晶硅的抛光,目前主要应用于两种芯片,一种是DRAM,一种是Flash。后者应用中往往在对多晶硅的抛光中会涉及到对二氧化硅的抛光。在后者的抛光过程中,通常会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因为多晶硅/二氧化硅的抛光速率选择比过高,使得最后抛光过程停止在二氧化硅层上时,难免会有多晶硅的碟形凹损。如图1所示,图中a、b分别为抛光前和抛光后的结构。且该问题会随着二氧化硅之间的沟槽宽度的增加而加重。这会对器件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2.浅沟道隔离(STI)化学机械研磨过程中,二氧化硅表面形成碟形凹损,造成后续步骤覆盖多晶硅层后的抛光过程中,二氧化硅碟形凹损中残留多晶硅。如图2所示,图中a、b分别为抛光前和抛光后的结构。这同样会对器件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在以往的主要利用以二氧化硅为研磨颗粒的碱性浆料来抛光多晶硅层和二氧化硅层的情况下,多晶硅的去除速率往往比二氧化硅的除去速率高得多,易导致多晶硅的过量去除而产生凹陷,影响随后的工艺。因此,解决多晶硅抛光过程中表面碟形凹损缺陷、及去除残留了多晶硅的二氧化硅碟形凹损的问题至关重要。US2003/0153189A1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晶硅抛光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及方法,该抛光液包括一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一种选自氧化铝和氧化铈的研磨颗粒,该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为聚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用该浆料可以使多晶硅表面大块区域的抛光速率大大高于沟槽内的抛光速率,从而减少凹陷。US2003/0216003A1和US2004/0163324A1公开了一种制造Flash的方法。其中包括一种抛光多晶硅的抛光液,该抛光液中包含至少一种含有-N(OH),-NH(OH),-NH2(OH)基团的化合物,使用该浆料的多晶硅与二氧化硅的抛光选择比大于50。US2004/0123528A1公开了一种包含研磨颗粒和阴离子化合物的酸性抛光液,该阴离子化合物能降低保护层薄膜的去除速率,提高多晶硅与保护层薄膜的去除速率选择比。US2005/0130428A1和CN1637102A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晶硅化学机械抛光的浆料,该浆料成分包括一种或多种在多晶硅层上形成钝化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一种能形成第二钝化层来能减小氮化硅或氧化硅除去速率的第二表面活性剂。专利文献US6191039揭示了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方法,可以降低化学抛光的时间和成本,且有很好的平坦化效果。以上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平坦化效果,缩短了抛光时间和成本,但是或者是分两步操作,或者二氧化硅的去除速率太低,影响蝶形凹陷中多晶硅残留的清除,且操作复杂,抛光效果有限。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多晶硅抛光过程中,抛光前(a)和抛光后(b)的晶片结构图。
图2为浅沟道隔离(STI)化学机械研磨过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硅表面碟形凹损,在多晶硅抛光过程前(a)后(b)的示意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的新用途在抛光后可获得的晶片结构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多晶硅的化学机械抛光液,这种抛光液包括研磨颗粒和一种或多种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用于显著降低多晶硅的去除速率,调节多晶硅与二氧化硅的选择比,显著提高多晶硅的平坦化效率。
详细地说,具体的说,本发明的具体方法是向抛光液中加入一种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所述的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结构:
(1)或(2)(X=RO,RO-(CH2CH2O)n,RCOO-(CH2CH2O)n)或含有两个以上结构式1的多元醇磷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全开针剂玻璃药瓶装置
- 下一篇:为口腔提供有益效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