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光致变色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84559.5 | 申请日: | 201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盛小海;吴娟娟;洪月;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56 | 分类号: | D01F6/56;D01F6/52;D01F1/10;D01D1/02;D01D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变色 纳米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光致变色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由于其在光作用下能可逆的发生颜色变化,在高密度光学信息存储设备、全息防伪、非线性光学器械、军事中的伪装隐蔽色和密写材料、民用商品(纺织、光学镜片等)制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其潜在应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到诸如分子开关、生物探针、生物超分子等领域。
从结构上分为以下几类,俘精酸酐型,螺吡喃、螺噁嗪型,偶氮染料型,二芳基乙烯衍生物型、苯氧基萘并萘醌类等。光致变色的原理,即化合物A吸收一定波长(λ1)的光后发生光致变色,产生有色体B;而B在另一波长(λ2)的光照射后,或在一定温度下可回复到A,成为无色体。其变色往往与分子结构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如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开环闭环反应,有时为二聚或氧化还原反应。
功能性光致变色化合物是小分子,不便于实际应用,传统方式是,采用分散法,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形成有机光致变色聚合物薄膜材料;或采用聚合法,将有机光致变色分子通过共价键接枝到聚合物侧链上或者嵌入到聚合物主链上,形成光致变色共聚物。分散法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聚合物基体的选择范围宽,但是在薄膜内,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容易发生相分离,限制了其浓度范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分子易从聚合物基体中迁移,影响光致变色性能的稳定性,此外薄膜的厚度常阻止薄膜内部的完全变色或影响其光致变色反应的响应速度。而聚合的方法,优点是有机光致变色分子通过共价键接枝在聚合物侧链上或嵌入到物主链上,有效地提高了使用过程中有机变色高分子材料的稳定性,其缺点是合成过程复杂、成本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鞋帽及室内装饰用的各种布料,以及其他日常织物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将光致变色材料引入涂层织物来美化服饰及环境成为功能织物的发展方向。但是,光致变色印花的耐洗色牢度低及光致变色受到涂层透明度的限制而降低变色效果,因而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有机光致变色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光致变色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纺丝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聚合物,溶于适量有机溶剂中,得到均一透明的聚合物溶液;将一定量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溶于该聚合物溶液中,室温下搅拌后静置;
(2)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步骤(1)制得的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聚合物纺丝液进行纺丝,制备有机光致变色纳米纤维;技术参数为:直流电压6kV~50kV,喷嘴的内径为0.6~1.2毫米,喷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度,喷嘴到接收屏的固化距离为12~20厘米。
所述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为螺噁嗪型、或螺吡喃型、或二芳基乙烯型,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2~20%。
所述的聚合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或聚苯乙烯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5%。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氯仿和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与进步:
1.本发明直接将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负载在聚合物基体中,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不仅仅在纤维的表面,而是均匀分散在纳米纤维中,可克服光致变色印花涂层织物的耐洗色牢度低的缺点。
2.相对于光致变色薄膜材料,纳米纤维的制备,增加了有机光致变色分子在纳米纤维的表面区域均匀暴露于逛,克服薄膜材料延缓光致变色变色反应的缺点。
3.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单个小纤维的获得,使得可进行微米或纳米级光开关的开发。
4.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使用少量的聚合物,就可得到连续的纤维;可克服溶液纺丝仅适用于可溶解于挥发性容积中的聚合物;同时,可将其他功能组分添加到聚合物溶液中的特性,使其可广泛适用于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的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