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及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83238.3 | 申请日: | 201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许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汉鹏 |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C07K1/14;C08B3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 地址: | 71008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分类 提取 生物 大分子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进行切片;所述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及由这些组织构成的器官;所述生物大分子是核酸、蛋白质、脂类或多糖类;所述的蛋白质是胞浆蛋白质、胞膜蛋白质、细胞骨架蛋白质和/或细胞外基质蛋白质;所述切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构成细胞或目标细胞的直径;
2)将组织切片进行固定;
3)用提取介质对组织切片进行生物大分子提取;所述提取介质包括基础提取液和提取液添加剂;所述基础提取液为核酸提取缓冲液、蛋白提取缓冲液或糖类提取缓冲液;所述提取液添加剂为复合核酸酶,蛋白酶抑制剂;所述提取条件是:4~200℃,0~400大气压,提取介质的流量是10~1500m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3.1)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冷;
3.2)使提取介质往复通过预冷后的固定的组织切片;
3.3)对通过组织切片后的提取介质采用分光光度的检测方法判断提取生物大分子过程是否达到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是在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还包括切片前的生物组织固定步骤:
当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是中空组织时,向中空的生物组织标本内注入成形介质后进行切片;所述成形介质是琼脂糖;
或者,当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是血液组织时,将分离的细胞成分同成形介质混合,成形介质成形后进行切片,所述的血液细胞密度为100~105/u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提取采用分别提取步骤或者依次提取步骤:
所述分别提取步骤是:当生物大分子包括胞浆蛋白质、胞膜蛋白质、细胞骨架蛋白质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质时,分别提取胞浆蛋白质、胞膜蛋白质、细胞骨架蛋白质和/或细胞外基质蛋白质;
所述依次提取步骤是:当生物大分子包括胞浆蛋白质、胞膜蛋白质、细胞骨架蛋白质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质时,按照胞浆蛋白质、胞膜蛋白质、细胞骨架蛋白质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顺序依次提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条件是:4-200℃,0-400大气压,提取介质的流量是10-1500ml/min,所述的切片的厚度小于靶细胞直径。
7.一种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系统包括对提取介质进行准备的混合器、对含有生物大分子的样本进行提取的提取室、对所提取出的生物大分子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的检测器、对所提取出的生物大分子进行收集的收集器;所述混合器和提取室之间通过高压恒流泵和提取液输送管连通;所述提取室和分类收集器之间通过换向阀和提取液收集管连通;所述检测器和提取室通过高压恒流泵和换向阀连通;所述样本是将含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组织进行切片后并用夹持装置进行固定的样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外套和内套,所述外套包括外套顶部和外套侧壁,所述内套包括内套底部和内套侧壁;所述内套侧壁嵌于外套侧壁内;所述外套顶部和内套底部是滤膜为不低于2000-3000目的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还包括由真空泵驱动的过滤除泡装置,所述过滤除泡装置与混合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原位分类提取生物大分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提取室以及收集器是处于密闭环境中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汉鹏,未经许汉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32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