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的特异引物Ⅱ及鉴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194.0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芹;王春国;陈成彬;郝擘;孙德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定 花椰菜 抗黑腐病 特异 引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中的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的引物II及其利用该引物序列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腐病是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Xanthomonascam pestrispv.cam pestris)引起,不仅危害甘蓝类蔬菜,且危害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在世界多数地区,病害的发生常常是毁灭性的。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椰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生态环境又适宜该病的发生蔓延。因此,花椰菜黑腐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花椰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菌主要危害花椰菜的叶片,有时也危害花球。幼苗受害时,子叶呈水浸状并逐渐变褐枯萎,或蔓延至真叶,使叶片的叶脉呈长短不等的小条斑。成株期发病,病菌多从叶缘水孔和伤口处入侵,自叶缘开始向内形成“V”形黄褐色病斑,致病叶发黄,叶脉变黑,如病菌侵入茎部维管束,可引起植株萎蔫。花球受害,一般从花梗开始,颜色变成灰黑色,最后小花球呈灰黑色干腐状,失去食用价值。
花椰菜的抗病育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已成为花椰菜育种的长久目标,目前采用田间接种鉴定植株抗病性费时费力,而且易受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准确度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可以为这些研究提供准确、快捷的辅助手段。由于DNA分子标记不存在表达与否的问题,可以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植物体的各个组织、各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不受取材部位、时间、发育时期和环境的影响,信息量大,准确率高,为抗黑腐病品种的早期筛选、缩短抗病育种年限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筛选抗病品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早期筛选花椰菜抗黑腐病品种的引物序列,和利用该引物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品种的鉴定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的引物II,它由引物序列II-S和引物序列II-A组成。
一种使用特异引物II鉴定花椰菜抗黑腐病品种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花椰菜基因组DNA提取。(2)PCR扩增;在0.2ml PCR专用薄壁离心管中加入:PCR缓冲溶液2.5μl、10mmol/LdNTP0.5μl、10μmol/L引物序列II-S和引物序列II-A各0.5μl、花椰菜基因组DNA 50-100ng、Taq聚合酶2U、无菌水补至25μl,将装有上述溶液的PCR专用薄壁离心管放入PCR扩增仪中,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180秒,94℃变性45秒,56℃退火45秒、72℃延伸60秒,扩增30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480秒,扩增完成。(3)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配置1.2%的琼脂糖凝胶,在凝胶中加入溴化乙锭(0.5μg/ml);在5μl扩增产物中及标准阳性Marker分别加入1μl 6×上样缓冲液,混匀,用移液器将上述混合液分别加入浸没TBE电泳液的琼脂糖凝胶的点样孔中,120V恒电压,电泳1800秒后停止电泳。凝胶直接在紫外灯下(紫外波长265nm)或在凝胶成像仪上进行观察。(4)依照标准DNA marker带在凝胶上的位置鉴定花椰菜是否抗黑腐病。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特异引物II和方法对已知抗、感黑腐病花椰菜检测结果的电泳图,1,为标准分子量marker,2-10为抗病植株,特异条带为400bp;11-20为感病植株的检测结果,无400bp条带
图2是利用特异引物II和方法进行田间随机检测结果的电泳图,显示400bp条带的为抗病植株,未显示条带的为感病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子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利用引物II,对花椰菜抗黑腐病和感黑腐病植株的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