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0991.7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养民;刘斌;郭满玲;徐小娜;张弘弛;李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20 | 分类号: | C07D209/20;C07D405/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色氨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取代L-色氨酸甲酯是一类含有吲哚结构的仲胺,而吲哚化合物属于杂环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杂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产品,含有吲哚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很多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炎、镇痛等医药领域。作为农药、香料、染料和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吲哚结构的化合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仲胺是天然产物以及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合成子,也是现代药物中的关键活性官能团,因此,关于仲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对于当代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N-取代L-色氨酸甲酯在结构上同时具备了吲哚和仲胺两个基团,关于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报道较少,最常见的合成方法就是使用卤代物对L-色氨酸甲酯的氨基发生取代。
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脱盐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氨气法、浓氢氧化钠中和法、碳酸钠中和法等。其中,通氨气法为非均相反应,产率较高,易于分离,但需要氨气发生装置,成本较高并且比较繁琐;浓氢氧化钠中和法操作简单,在低温下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但是这种方法会使氨基酸酯发生部分皂化;碳酸钠法除盐酸,不容易发生皂化,但是脱掉盐酸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容易造成乳化,并且萃取效率不高。
关于亚胺的还原,常用到的催化剂有硼氢化钠,氰基硼氢化钠,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使用氰基硼氢化钠作还原剂,容易产生有毒的氰化氢气体,需要相应的防护措施。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是一种高效的专一性的亚胺还原剂,但是成本比较高,同时存在反应时间较长的缺点,不利于实际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中间产物无需纯化,后处理容易,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环境污染小,具有客观的经济实用价值的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由L-色氨酸1出发,甲酯化得到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接着将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脱盐酸得到L-色氨酸甲酯,然后将L-色氨酸甲酯和芳香醛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亚胺,最后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将亚胺选择性的还原为N-取代L-色氨酸甲酯。
本发明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的有机溶液中加入三乙胺,脱除盐酸后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效率,缩短了反应步骤,同时,多余三乙胺的存在对反应没有影响;本发明中采取冰浴条件下使用硼氢化钠作还原剂,能够很好的控制反应的程度,使亚胺能够充分得到还原,同时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1H NMR核磁图;
图2是本发明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13C NMR核磁图;
图3是实施例1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4是实施例1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5是实施例2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6是实施例2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7是实施例3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8是实施例3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9是实施例4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10是实施例4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11是实施例5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12是实施例5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13是实施例6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14是实施例6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图15是实施例7中L-色氨酸甲酯1H NMR核磁图;
图16是实施例7中L-色氨酸甲酯13C NMR核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为
本发明N-取代L-色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由L-色氨酸1出发,甲酯化得到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2;
2)将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在碱性条件下脱盐酸得到L-色氨酸甲酯;
3)L-色氨酸甲酯和芳香醛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亚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9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