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以及转盘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6982.0 | 申请日: | 201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2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均;福山大介;中西宏介;市川敬二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45/38 | 分类号: | B29C45/38;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尹文会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成型 制造 方法 装置 以及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树脂成型品的方法。其中,本发明尤其涉及在记录光盘驱动用的电机上设置的转盘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可更换记录光盘的记录光盘驱动装置中,设置有对记录光盘进行卡紧的卡紧装置。利用树脂的注塑成型来制造卡紧装置的转盘。由此,能够实现转盘制造的低成本化,提高形状精度。在转盘的制造中,特别要求供记录光盘放置的光盘放置面的振动精度、向光盘放置面引导记录光盘的引导面的形状精度、对记录光盘的旋转轴和电机的旋转轴的同轴度进行调整的调芯精度等。
另一方面,在使用树脂的注塑成型中,使树脂成型品从模具脱模时,在树脂成型品形成浇口痕。这样的浇口痕通常形成在树脂成型品中的对重要部分的形状不造成影响的部位。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2001-37141号日本公开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2003-299302号日本公开公报中,公开了插入成型转盘和电机的转子保持架的技术。通过一体成型来提高树脂制转盘的刚性。此外,通过一体成型而实现了省略对转子保持架和转盘进行组合的工序。
然而,在转盘或其一部分由树脂成型的情况下,浇口痕设置在转盘的上侧或者下侧。如果浇口痕向上方突出,则有可能与记录光盘或记录光盘的夹持器(clamper)发生干涉。如果浇口痕向下方突出,则有可能与电机的静止部发生干涉。特别是,在插入成型的情况下,由于树脂的厚度薄,所以无法在浇口痕的周围设置深的凹部。结果,浇口痕容易从树脂的表面突出,浇口痕与夹持器或静止部发生干涉。
为了防止由浇口痕的突出而引起的产品不良,需要对全部转盘作浇口痕突出的检查。在浇口痕从树脂表面突出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压碎浇口痕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浇口痕的突出。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具有浇口的第1模具与第2模具进行合模而形成型腔的工序;从上述浇口向上述型腔内注入树脂,成型树脂成型品的工序;将上述第1模具和上述第2模具分离,使上述树脂成型品的浇口痕露出的工序;将保持工具插入到上述第1模具和上述第2模具之间的工序;通过使上述保持工具与上述树脂成型品的上述浇口痕抵接,来压碎上述浇口痕的工序;利用上述保持工具对上述树脂成型品进行保持的工序;将上述树脂成型品与上述保持工具一起从上述第1模具和上述第2模具之间取出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浇口痕的突出。由此,不需要检查浇口痕突出的工序以及压碎突出的浇口痕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记录光盘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电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转盘的俯视图。
图4是转盘的俯视图。
图5是转盘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转盘制造的流程的图。
图7A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7B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7C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7D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7E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7F是表示转盘制造的状态的图。
图8A是保持工具的剖视图。
图8B是保持工具的主视图。
图9A是表示转盘以及保持工具的图。
图9B是表示转盘以及保持工具的图。
图10是保持工具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转盘以及保持工具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转盘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转盘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转盘的其他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电机;9...记录光盘;10...记录光盘驱动装置;11...存取部;12...外壳;13...转盘;21...转子保持架;81...定模;82...动模;83...输送机构;84...保持工具;86...进退机构;89...型腔;91...光盘中央孔;130...圆盘状树脂部;131...板部件;132...中央树脂部;134...光盘放置部;211...圆盘部;631...倾斜面;632...上表面;633...爪;634...凹部;635...浇口痕;811...浇口;854...突起;J1...中心轴;S11~S1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电机的中心轴方向上的旋转部侧简称为“上侧”,将静止部侧简称为“下侧”。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当以上下左右说明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时,原则上表示附图中的位置关系和方向,但并不表示装入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6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