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竹编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4030.5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4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汪苗;杨燕;左玲;赵睿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1/00 | 分类号: | G06T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肖睿泽 |
地址: | 6102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技术 制作 竹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编画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根据编织图进行备料与编织的竹编画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竹编画清秀淡雅、精美细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是中国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民间工艺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竹编画艺术享誉国内外,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然而,竹编画的制作方法却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竹编画的需求。
“坐标编织法”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基本操作是:将编织图案通过手工画成方格坐标,然后比照着图案按坐标手工编织竹编画。坐标编织法虽然是竹编技术的一大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图案仿真性不够高;二是“抛丝”过多、过长,使画面显得松散不均匀;三是将编织图案手工绘制成方格坐标耗时长、难度大,后人通常沿用前人的图案,变化少,难创新。
“描图编织法”是继坐标编织法后的一种创新(由中国四川省竹编状元殷超发明),其基本操作是:将编织图案放在编织竹丝之下,用压条压紧,然后根据图案的走向,描着编织竹编画。此种方法虽然提高了竹编画图案的仿真性和竹编画编织速度,降低了竹编画制作成本,但初学艺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编织者,也往往会因为疏忽或处理不当,造成竹编画某部分组织错位、竹丝抛起,需要反复修正。为了竹编画产业更好的发展,竹编画工艺创新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竹编画的方法,以解决提高竹编画制作速度、降低竹编画制作难度和保证竹编画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然后根据所述编织图备料与编织,即获竹编画。
本发明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中,编织图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将竹编画的设计画稿或照片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将所述设计画稿或照片按照竹编画的编织要求进行处理,形成由不同色块构成的图稿,所述图稿中,单个色块在竹编画中对应部分的面积至少为5.76×10-4平方厘米;
(2)操作计算机,将步骤(1)制作的图稿旋转45°,然后在图稿的各色块中铺入编织组织形成初始编织图,所述编织组织的平均浮长为:1<平均浮长≤8;
(3)操作计算机,输入竹编画编织规格参数(竹编画宽度、竹编画长度、竹丝宽度、经向竹丝密度、纬向竹丝密度、经向竹丝根数、纬向竹丝根数),将步骤(2)制作的初始编织图调整为竹编画模拟效果图,然后将竹编画模拟效果图中图形轮廓变形的部位和编织组织浮长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正,即获编织图;所述编织图由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纬向行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经向行组成,编织图的经向行代表竹编画中的经向竹丝(经向行的行数=经向竹丝的根数),编织图的纬向行代表竹编画中的纬向竹丝(纬向行的行数=纬向竹丝的根数);编织图中经向行与纬向行相交形成的“格”代表竹编画中经向竹丝与纬向竹丝的交织点,所述“格”的长∶宽=1∶1,所述“格”只用两种颜色表示,分别命名为a色格、b色格,a色格代表经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位于纬向行对应的纬向竹丝之上,b色格代表经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位于纬向行对应的纬向竹丝之下。
根据竹编画的特点,所述编织组织优选平均浮长为3.5~6.5的缎纹组织。
根据竹编画的特点,编织图中的经向行行数=纬向行行数,所述经向行行数、纬向行行数与竹编画编织规格参数相关,单位为根/cm。
根据竹编画的特点,竹丝宽度优选0.2~2mm,编织间隙优选0.04~0.2mm,竹编画长度根据客户的需要确定,式中,L为竹子的竹节长度。优选竹节长度L为60cm~80cm的竹子。
本发明所述竹编画制作方法,在竹编画编织时,按照编织图中经向行与纬向行相交形成的“格”的颜色进行操作,a色格将经向竹丝提起、b色格将经向竹丝沉下进行编织。
为了提高编织速度,竹编画编织时,将编织图中所占面积最大组织的经向行对应的经向竹丝进行分组,每次循环时编织规律相同的经向竹丝分在同一组;将同一组的经向竹丝固定在一根杆件上,当编织相同规律的交织点时,提起某根杆件织入纬向竹丝进行编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所述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作编织图,不仅大大缩短了竹编画的设计时间,提高了竹编画的设计效率和精度,而且在计算机上即可对竹编画的编织组织、交织点、换色部位、接头部位、竹丝宽度、竹丝密度等编织工艺要点及实物效果进行预演、模拟并根据模拟效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