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锅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3596.6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简伟文;卢旺山;李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B32B3/30;B32B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用锅具的结构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导磁金属锅底的复合锅的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用的金属锅具,比较多的采用复合锅底结构,不仅传热效果好而且烹饪质量可靠;特别是可以用于电磁炉具的锅具,采用导磁复合锅底的结构,不仅传热效果好而且节省制造成本。其次在考虑锅具互换性的场合,例如将明火使用的锅具也可以使用在电磁炉上,这些锅具更加需要考虑采用导磁复合锅底的结构。具有复合锅底结构的锅具,一般是将不同导热或导磁性能的金属材料上下复合在一起,特别是用于电磁炉的复合锅,一般是将具有导磁性的铁质材料复合在铝制基材上,从而可以利用铁质材料的导磁体与电磁炉的电磁场结合形成振荡发热。但不同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一般热膨胀系数也不同从而会导致两个不同的金属材料复合在一起后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分离脱落。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铝质复合锅,有的在铝质板材上预先制出凸台,在导磁金属片上对应地冲出一些孔并翻边,然后将两者相应的贴合在一块,通过挤压的办法将两块金属板压铆在一起。如申请号为200510050623.0、200510061988.3以及200520053678.2的中国专利申请都是这类压铆方式的典型代表。这类压铆结构方式的复合锅,有两个严重不足,一是结合面结合得不是非常紧密并且结合面容易受热氧化,影响热传导效率;二是由于两块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变形,热传导效率急剧降低且容易分层或脱落。
申请号为200810211243.4,名称为《铝质锅的复合锅底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披露了将铝板3与导磁金属板2的融合,并在400℃-500℃之间的高温下熔化铝板3后注入到不锈铁上面,使两者分子活跃;然后使用轧机将两者滚压合在一起。将滚压成型后的复合板再开料成圆形,将圆形料板的铝板3部分切削加工成环状的凹槽,凹槽截面呈口窄底宽的梯形状。最后将铝质锅体1、成型后的料板(2、3)放入压铸模内进行压铸成型。这种方式的生产关键是要先有复合好的铝铁板,且其照样存在由于两块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变形,热传导效率急剧降低且容易脱落的可能性。
申请号为200910305421.4,名称为《带复合底的铝锅及其制造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披露了在锅底的金属导磁片上设有凹槽并在凹槽底壁上设置若干开孔,凹槽将至少两个开孔连通,锅底与金属导磁片通过压铸机压铸成一体,并在凹槽中填充铝合金,凹槽中的铝合金通过开孔和锅底的铝合金连接。这种复合底的铝锅,因其在金属导磁片上开设了许多孔,去除了一部分金属导磁片,减少了受磁生热面积,降低了电磁炉发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两种不同金属复合在一起,使两者紧密结合,既能导磁生热又能有效传导热量,而且不会因两者的膨胀系数不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变形,影响热传导效率,造成容易脱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锅,包括锅底,所述锅底由导磁金属底板和金属基材复合而成,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与上壁之间至少具有一处断裂面,在该断裂面上,所述凹槽的底壁与上壁之间有缝隙,在所述导磁金属底板的正投影方向上无缝隙;所述金属基材的部分材料经熔融后填充在所述凹槽和所述断裂面上的缝隙内。
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一般由比较薄的导磁金属板材制造,其大小与所述复合锅的锅底大小适配,例如普通铁板或不锈铁等导磁材料;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上设有若干凹槽,从而所述凹槽具有底壁和上壁,并且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也由所述凹槽的底壁与上壁共同构成。所述凹槽最好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上,从而可以使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与所述金属基材之间形成均匀的结合力。
位于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上的所述凹槽的底壁与上壁之间至少具有一处断裂面,即在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上通过冲压等方式形成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导磁金属底板之间产生断裂而具有一个断裂面,或所述凹槽的底壁的两侧分别具有断裂面。使所述凹槽的底壁与上壁之间有缝隙,但在所述导磁金属底板的正投影方向上看几乎看不到所述缝隙,所述缝隙的开口实际上位于所述凹槽的侧部而不是位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如果所述凹槽的二个侧面分别设置所述导磁金属底板的断裂面,可以使该两处断裂面相互平行,所述凹槽的底壁的两侧缝隙分别位于所述底壁的两侧,所述缝隙的开口也实际上位于所述凹槽的侧部而不是位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在此种情况下实际上所述凹槽的底壁类似于凸出于所述凹槽的上壁的拱形壁,所述凹槽的底壁的非断裂部分侧壁与上壁之间的过渡部位是逐步变化的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