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途救援逃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8474.8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峰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3216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救援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救援设备,尤其涉及高空、深井、洞穴逃生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高楼建筑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搬进高楼大厦或住宿或办公;人们在休息或假期也纷纷走出家门走进大山攀登或下入深井洞穴旅游、探险;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探、科研人员在山中天坑陡壁采集样品。当发生意外或灾难时,人们必须自救逃生或解救在危险中的人们,此时就需要一种有效的逃生救援设备,以帮助人们逃生。
目前,现在的逃生救援设备主要存在安装复杂、体积庞大、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给逃生救援者带来不便,影响逃生救援行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体积小、多功能、携带方便以及可折叠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蜗轮壳体、壳罩,所述壳罩通过端盖与蜗轮壳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内设置蜗轮轴、蜗轮、大齿轮、大齿轮轴、小齿轮、蜗杆、小齿轮轴、绳盘、绳索,所述蜗轮壳体下端设置吊环孔,所述蜗轮轴一端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另一端依次连接蜗轮、绳盘,所述绳盘上连接绳索,所述大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其一端设置下降手柄,另一端与大齿轮连接,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述小齿轮与小齿轮轴连接,小齿轮轴通过轴承3设置在蜗轮壳体上,小齿轮轴一端依次连接蜗杆、上升手柄,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壳体上设置导向阻尼,所述导向阻尼包括钢球、导向套、柱头螺栓、弹簧,所述钢球侧壁设置柱头螺栓,所述导向套连接弹簧设置在钢球上。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上升手柄、下降手柄为可折叠结构。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为航空钢绳。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轴与小齿轮轴为同体结构。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罩上设置有手柄。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还包括一个U形墙壁夹紧支架,所述U形墙壁夹紧支架主要由外支承板、内支承板和连接支承板组成,所述外支承板、内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之间通过一组支承角铁连接,支承角铁通过定位螺母与连接支承板固定,所述内支承板上设置一组锁紧螺栓,所述支承板靠近外支承板端设置支承轴,所述支承轴与吊钩连接,所述吊钩与绳索连接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内铰链,所述内支承板与连接支承板外铰链。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支承角铁数量为4块的直角铁,所述一组锁紧螺栓数量为6颗。
所述的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包括钩头、保险扣、连接杆,所述钩头与保险扣配合连接,钩头未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设置绳索孔,中间设置加固U形螺栓,未端设置绳头孔,所述绳头孔对应设置有加固螺栓。
上述多用途救援逃生器包括U形墙壁夹紧支架、吊钩、救援逃生器主体,在使用逃生器时不需要任何工具、外力和电源,凭一个人就完成援救或逃生行动。当高楼发生险情时,利用U形墙壁夹紧支架扣接在墙壁边缘,在宁紧锁紧螺栓即可,不使用时可将U形墙壁夹紧支架拆装后可折叠。当在悬崖、深井使用逃生器,利用绳索缠绕到如树木等固定上,在用吊钩扣住绳索即可。救援逃生器主体体积非常小,可以对如洞口狭小深井的实行救援逃生行动,携带方便也变的很方便。另外这种多用途救援逃生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图5、图6、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下的参考图。
图8为本发明U形墙壁夹紧支架结构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U形墙壁夹紧支架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吊钩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吊钩U开螺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导向阻尼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峰,未经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8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